2025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迎来生效实施三周年。海外人士认为,RCEP有效激发地区合作活力,充分印证开放发展和自由贸易有利于经济增长、促进市场繁荣。亚太地区和全球伙伴应进一步携手合作,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通过实现区域内自由贸易繁荣,共同打造开放型世界经济。
印度国防研究与分析研究所分析师阿布舍克·亚达夫发表题为《土耳其—中国贸易动态和汽车行业关税》的文章称,中国是土耳其的亚洲最大、全球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土双边贸易额从2020年的200多亿美元增加到2023年的400多亿美元,这一显著增长可能反映出新冠疫情后的复苏和两国之间经济联系加强。
中国的对外贸易一直是其经济韧性和全球互联互通的风向标。
为了与新兴的多极全球生产网络保持一致,必须建立可替代的、具有成本效益的路线,以促进南南直接贸易。虽然需求仍然集中在全球北方,但加强全球南方的互联互通同样至关重要。
中国是土耳其在亚洲最大的商业伙伴,从全球来看排名第三,仅次于俄罗斯和德国。
据满洲里海关统计,今年1-11月,经满洲里公路口岸进出口货物222.7万吨,同比增加54.1%;进出口贸易值809.2亿元,同比增长67.9%。
老挝啤酒“走俏”的背后,是中老铁路强大的运输能力带动了两国之间贸易往来的活跃与繁荣。
中国与毛里求斯于2017年12月启动自贸协定谈判,经过四轮谈判,在2019年10月17日正式签署协定,这是中国与非洲国家的首个自贸协定。该协定于2021年1月1日生效,与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贸易同步开始。
蒙巴萨港增强了中国在东非的影响力,助力中国提升在全球海上贸易和物流领域的地位。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1月14日表示,中拉互视彼此为发展机遇,相信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拉货物贸易还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实现更高水平的互利共赢。
中非关系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非洲对中国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其丰富资源可支持中国不断发展的制造业,并确保能源安全。与此同时,中国将非洲视为其物美价廉的制成品的重要目的地。非洲在国际多边组织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可在国际舞台上为中国政策提供支持。
本届进博会约有3500家参展商,特别是有297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参加,体现了国际企业对中国的期盼。
欧洲正在转向打造“欧洲堡垒”,将中国和美国视为技术经济挑战者。
10月28日,澜沧江—湄公河项目“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和对产品、流程、服务认证的国家认证机构建立”培训项目在缅甸仰光举行开班仪式。
据统计,2024年前三季度,四川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7510.6亿元,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列全国第8,同比(下同)增长10.4%,增速列全国第10。其中,出口4356.4亿元,增长2.1%;进口3154.2亿元,增长24.2%。
中德经济高度融合,两国关系虽有起伏,但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尽管两国民众在意识形态上存在一定分歧,但历史证明,两国共同的经济利益终将战胜这些分歧。
今年前7个月,中国与阿塞拜疆之间的相互贸易增长超过21%,达到20亿美元。
国家外汇管理局8月3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7月,我国国际收支货物和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42352亿元,同比增长12%。
《中国—非洲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发展报告》2024版蓝皮书8月29日对外发布。报告显示,中国已连续15年稳居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中非贸易额占非洲整体外贸总额比重稳步上升。
近年来,中非合作日益深化,合作成果丰硕,合作前景广阔且充满活力。
显示 899 条中的 41 到 60 条结果
新华全媒+丨北京发出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
中老铁路加强养护迎暑运
新华全媒+丨第9届中国—南亚博览会开幕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