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权只有核证之后才能成为商品,而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又是碳交易市场进行有效核准的前提。据欧盟以及其他一些先行开展碳交易制度国家的经验,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有无偿分配、有偿分配(拍卖)、按行业分配、按地区分配,中国应采取怎样的分配方式才能削减排放总量?这也是中国建立碳交易市场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
绿色发展不仅是破解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实现人民群众对绿水青山期盼的必然要求,还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最佳选择。要将“绿色发展”从口号变成现实,必须在法律法规、制度政策、体制机制上下功夫,方能使绿色发展有法可依,有规可循。
一方面二十国集团也都意识到了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资将很有可能带来超标的碳排放并且对全球经济造成影响。而另一方面,在缺少明确的关于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行动纲领下,二十国集团正在寻求建设基础设施的机会。
“邻避现象”最先发端于发达国家和地区,近些年,在中国逐渐兴起。其英文表述是“NotInMyBackYard”,即“不要在我家后院”,指的是政府推行某项政策或者审批设立监狱、工业区、游民收容所、核电厂、垃圾焚烧厂和污水处理厂等具有一定社会危害性的项目时,目标地域的公众发动的不愿意接纳该项目的社会运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能源、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领域出台了系列法律法规,在实施层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法律体系仍存在着理念滞后、法律缺位、制度缺失、规则冲突、规定模糊等问题,距离生态治理现代化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
近日,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关于《循环发展引领计划》(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计划》)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的循环经济进入了公众和学者的关注中心。
宏观上看,我国每年产生的生活垃圾在1.6亿吨以上,且呈快速增长之势。统计表明,全国垃圾积累量超过70亿吨,占土地100万亩;加上2000多个县城、2万多个中心城镇,全国每年的垃圾产生量接近4亿吨;农村的垃圾问题也日益凸显。
巴黎气候协议使能源决策者们有了共同的目标:在满足民众的能源需求的同时朝着一个更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迈进。每个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不同,除低碳化外的许多其它因素亦将塑造能源行业的未来。本文论述了能源技术、投资和地缘政治的关键趋势将如何影响欧洲和世界的能源政策决定。
棕榈油是许多产品的重要成分,棕榈油产业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并雇佣了数以百万计的农民。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共同生产了全球85-90%的棕榈油。但棕榈油却常常被卷入各种争议,比如持续的火灾和雾霾。为此,人们发起了多项倡议促进棕榈油产业向更有利社会和环境的方向发展。
“垃圾围村”现象不仅关系到农村生活环境的宜居度,而且还对农村土壤和水体造成严重污染,是事关农民健康的重大民生问题,直接影响到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和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战略的实现。
第一,加强对资源领域的管理,包括与之相关的跨境合作;第二,东南亚地区的银行和金融监管机构可互相协调合作,为印尼提供金融支持;第三,新加坡和国际社会可通过跨国能力建设项目合作帮助印尼各省的民众预防并控制火灾。
2015年的阴霾危机已经影响到整个东南亚地区。但受影响最严重的是离苏门答腊和加里曼丹火灾最近的印尼各省。 2015年11月23日,新加坡国际事务研究所举行了一次公开研讨会,从受灾最严重的省份出发探求对抗雾霾的方法。与会者包括抗霾方面的专家,活动家和记者。
气候变化的影响在东南亚已经被认识到,对于可再生能源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担忧并非未察觉,水利、太阳能和风能均对气候条件具有依赖性。随着东南亚向其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努力,确保可再生基础设施的发展与气候变化适应性思考相融合十分重要。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在“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部分明确提出了“发展绿色金融,设立绿色发展基金”。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绿色化和绿色金融也一定会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
2015年12月在巴黎达成的减排目标实际上并不明确,也几乎不算太有抱负。亚太大国承诺减排却继续施行以化石能源为基础的增长战略,巴黎气候协议的达成怎样才能令亚太发生根本上的改变?
印尼政府已率先着手应对森林火灾和雾霾问题。新加坡、东南亚乃至全球社会可以在三个方面帮助印尼。第一,加强对资源领域的管理,包括与之相关的跨境合作;第二,东南亚地区的银行和金融监管机构可互相协调合作,为印尼提供金融支持;第三,新加坡和国际社会可通过跨国能力建设项目合作帮助印尼各省的民众预防并控制火灾。
欧盟的可再生能源投资者们已经在国家级法院和国际仲裁法庭上采取行动,无论投资者们的行动结果如何,欧盟可再生能源政策的未来都有可能受影响。如果法庭做出有利于投资者的裁决,欧盟成员国将在设计扶持机制时更为小心,确保严格的成本控制和避免承诺。
如果技术和制度不首先推动经济的增长,那么,也就无法真正惠及环境质量。
2015年对全世界未来的发展而言是一个分水岭,许多标志性的事件在这一年中发生,12月召开的巴黎气候大会给予了我们前所未有的机会以应对本世纪最大的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巴黎签订的综合气候协议是一项宏伟的任务,其成败由一系列重大因素决定,特别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足额的资金支持。
印度遭遇严重干旱,截至4月底,受灾人数高达3.3亿人。学校停课、火车送水、应急减灾措施也已到位。作者认为,这些显然是非常重要的举措,但印度各邦是时候从长远出发进行水量调配与管理了。
显示 2195 条中的 2161 到 2180 条结果
上合学子共赴文化交流之旅
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夏日
镜头连中外丨两万公里的电动之路 从扬州到布宜诺斯艾利斯
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我的铁路风景”第二季活动优秀文化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