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达成了《巴黎协定》。不过,就在协定达成前三天,一个号称涵盖100多个国家的“雄心壮志联盟”(High Ambition Coalition;这个翻译本身极为有意思但也极有争议)突然崛起,像一场风暴一样几乎掀翻了谈判桌。最令人吃惊的是,美国也加入了这个联盟,并给这个联盟取了现在的名字。
第一,加强对资源领域的管理,包括与之相关的跨境合作;第二,东南亚地区的银行和金融监管机构可互相协调合作,为印尼提供金融支持;第三,新加坡和国际社会可通过跨国能力建设项目合作帮助印尼各省的民众预防并控制火灾。
2015年的阴霾危机已经影响到整个东南亚地区。但受影响最严重的是离苏门答腊和加里曼丹火灾最近的印尼各省。 2015年11月23日,新加坡国际事务研究所举行了一次公开研讨会,从受灾最严重的省份出发探求对抗雾霾的方法。与会者包括抗霾方面的专家,活动家和记者。
气候变化的影响在东南亚已经被认识到,对于可再生能源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担忧并非未察觉,水利、太阳能和风能均对气候条件具有依赖性。随着东南亚向其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努力,确保可再生基础设施的发展与气候变化适应性思考相融合十分重要。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在“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部分明确提出了“发展绿色金融,设立绿色发展基金”。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绿色化和绿色金融也一定会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
2015年12月在巴黎达成的减排目标实际上并不明确,也几乎不算太有抱负。亚太大国承诺减排却继续施行以化石能源为基础的增长战略,巴黎气候协议的达成怎样才能令亚太发生根本上的改变?
印尼政府已率先着手应对森林火灾和雾霾问题。新加坡、东南亚乃至全球社会可以在三个方面帮助印尼。第一,加强对资源领域的管理,包括与之相关的跨境合作;第二,东南亚地区的银行和金融监管机构可互相协调合作,为印尼提供金融支持;第三,新加坡和国际社会可通过跨国能力建设项目合作帮助印尼各省的民众预防并控制火灾。
欧盟的可再生能源投资者们已经在国家级法院和国际仲裁法庭上采取行动,无论投资者们的行动结果如何,欧盟可再生能源政策的未来都有可能受影响。如果法庭做出有利于投资者的裁决,欧盟成员国将在设计扶持机制时更为小心,确保严格的成本控制和避免承诺。
如果技术和制度不首先推动经济的增长,那么,也就无法真正惠及环境质量。
2015年对全世界未来的发展而言是一个分水岭,许多标志性的事件在这一年中发生,12月召开的巴黎气候大会给予了我们前所未有的机会以应对本世纪最大的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巴黎签订的综合气候协议是一项宏伟的任务,其成败由一系列重大因素决定,特别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足额的资金支持。
印度遭遇严重干旱,截至4月底,受灾人数高达3.3亿人。学校停课、火车送水、应急减灾措施也已到位。作者认为,这些显然是非常重要的举措,但印度各邦是时候从长远出发进行水量调配与管理了。
取得绿色增长的一个方式是实行“国家自主贡献”,各国仍持续面临实行绿色增长的多种挑战,各类机构的加入使得多方协调成为必需,而消费者和私营部门相关意识的缺乏也是一个问题。另一方面,商业高昂的环境、社会和人力成本为全行业的改变创造了动能。追求绿色增长事实上是存在经济激励的,绿色增长能够成为一种竞争优势。
显示 2172 条结果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石家庄国际陆港一季度开行中欧班列同比增长239%
智绘中国·世遗镜鉴|良渚遗址:科技照亮文明之光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