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正引领通往“全电动化未来”之路。
七国集团应履行其承诺,共同努力,支持实现一个繁荣的非洲。
目前,绿色氢气比基于化石燃料的替代品要昂贵得多,但开发全球绿色氢气市场并降低成本的重大举措正在进行中。预计到本世纪30年代中期,绿色氢气将具有成本竞争力。
本文建议建立一个“水可持续性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ISPWAS),开展基于科学的全球水资源评估,建立科学与政策制定之间的新联系。这将为决策提供基于证据的知识和严格分析,可持续地解决跨部门日益复杂的相互关联的水资源挑战,弥合许多国家存在的日益扩大的科学政策差距。
适应是有效气候行动政策的关键组成部分,这已成为一个程式化的事实。虽然这是一项全球性的任务,但对于全球南部经济体来说,这一点更为重要。
在过去,二十国集团(G20)在指导建设有韧性的基础设施方面做出努力。然而,随着极端气候造成的影响持续加剧,次国家实体首当其冲。为了增强韧性,二十国集团国家必须发布指导意见并采取措施,让次国家实体获得必要的资源。
自2019年以来,欧盟委员会发布了许多关于欧洲绿色协议和能源转型的政策文件。第三国可能将一些政策视为“绿色保护主义”或“绿色殖民主义”。一些商业参与者不喜欢限制从国外进口关键原材料和绿色技术,但在欧盟增加采矿可能与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不相容。
欧盟需要加强其气候外交,迅速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包括融资和创新合作在内的方案,以应对目前以监管和碳定价为主导的做法所引发的负面反应。
本文讨论了现有政策在多大程度上支持和推动启用循环商业模式的问题。文章首先讨论了包装行业现有循环商业模式的机会、风险和挑战,然后考察了它们所处的创业生态系统,并将印度作为个案研究进行了审视。
世界水资源日益脆弱,促使许多企业在直接运营及其他领域设定企业水资源目标。通过设定企业水资源目标,企业可以应对当地共同面临水资源挑战。
本政策简报探讨了七国集团国家可能采取和促进的政策和投资,以帮助人类负责任地应用数字技术,建设一个更具气候韧性、繁荣和民主的世界。
本报告是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指南。亚洲各行各业的企业都有采取行动的基本责任,必须适应新的现实,同时为更广泛的净零排放转型做出贡献。本报告以一些亚洲领先企业为例,提供了一个指导企业采取近期、中期和转型举措的框架。
为应对气候变化而向全球净零碳排放过渡的过程必须既雄心勃勃又公正公平,否则将无法实现目标,也无法获得长期所需的公众大力支持。
2023年5月11日,美国环境保护署(EPA)根据《清洁空气法》授权,提出管理化石燃料发电厂碳排放新规定。这是拜登广泛推动气候和环境目标的一部分。
在最新发展计划中,泰国为其可持续未来设想一个“生物循环绿色经济”模式。泰国认识到这种模式在创造新产业和就业机会以及创造经济价值方面的潜力。
欧盟的目标是到203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水平上至少减少55%。根据最新数据,2022年第三季度,欧盟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8.54亿吨(2021年同期为8.36亿吨)。这一增长(+2.0%)主要与新冠疫情后经济活动的复苏(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6%)有关。
亚洲开发银行在近期韩国举行的年会上推出了一个新的大规模气候融资机制——亚洲及太平洋气候创新融资机制(IF-CAP)。IF-CAP是气候和发展融资的一大胜利。
本文着眼于成功电动交通案例研究,总结制定和实施电动交通路线图良好做法。基于这些观察,本文为越南即将到来的电动交通路线图提供建议,以便该国交通部门能够顺利过渡和脱碳。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并使世界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亚洲必须转向低碳增长轨道,重点是转向更清洁的能源,提高能源效率,减少土地利用变化和农业带来的排放。虽然有许多政策可以鼓励这些转变,但价格改革可以发挥关键作用。
城市需将绿色任务纳入规划和运营活动。
显示 2186 条中的 401 到 420 条结果
探访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现场
探访珠恩嘎达布其口岸
“新红专”轮亮相海口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