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重点介绍中国在流域管理方面取得的进展,并评估了简化法律、扩大监测和加强数据收集如何从长远角度改善水质。
气候变化令粮食和水安全情况变差。气温升高幅度超过1.5℃将改变陆地生态系统,改变气候带,进而影响农业和畜牧业生产力。海洋比陆地吸收更多的热量,变暖将影响渔业和水产养殖的生产力。再加上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和海平面上升,这将加剧获取粮食方面的不平等,加剧贫困。
在联合国就一项新的全球自然保护协议进行的谈判进入最后48小时之际,中国18日发布了一份拟议文件,该文件将对关于保护世界野生环境和物种的协议产生影响。
西班牙正寻求一种基于可再生能源、电气化和脱碳燃气开发的能源转型模式,它对可再生氢的兴趣日益浓厚。
本文讨论金融机构实际气候相关风险披露实践,并为开发此类披露提供资源。
重新启动的世贸组织可以促进有益的二氧化碳边界措施新规范,并催生一波绿色商品和服务贸易浪潮,从而取代环境贸易战。
在2021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上确定的《巴黎协定》第六条,是为能源转型提供资金的关键工具。本文对政府如何使用第六条提出新理解。
《巴黎协定》目标是在21世纪将全球变暖限制在2.0°C以内,如果可能的话使温度上升不超过1.5°C。大幅减少人为甲烷排放是实现该目标最关键战略之一。
COP27会议对融资高度重视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然而,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发达国家必须履行其资助承诺。
塑料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挑战。对生物多样性、气候、人类健康和经济构成威胁。
最近的两次国际会议——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第27次缔约方会议(COP27)和二十国集团(G20)会议——都强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和对粮食安全的影响。作为一个高度脆弱的地区,东南亚需要采取紧急措施,调整其农业和粮食体系,为更具破坏性的未来做好准备。
碳中和需要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并体现在公共和私人投资决策中。此外,还需要向下传递到每个经济部门的可持续路径上。
大多数G20成员国都采取了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和数字金融知识普及的政策。然而,G20国家需要制定更具差异化的政策,缩小妇女和其他弱势群体在数字普惠金融和数字金融素养方面的差距。
欧洲能源密集型产业面临巨大压力。为此,欧盟政策制定者重申了“绿色协议”的目标,并承认快速能源转型对脱碳、工业竞争力和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气候峰会是否成功组织了有效地方政府行动?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回答。
考虑生态系统的价值与其他投资的关系,银行和保险公司可以成为参与者和潜在投资者。
城市和森林正处于关键时刻。虽然乍一看城市和森林截然不同,但它们彼此具有深刻影响,并面临着日益紧迫和趋同的挑战。
混凝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材料之一。但是,制造用于粘合它的水泥产生约8%的人为二氧化碳排放量。这使得美国科罗拉多州的Prometheus Materials公司开发出一种水泥制造工艺,在这种工艺中,能源不是来自热能,而是来自光——电很容易产生光,而可再生能源可以提供电能。
欧洲能源危机让天气经济学回归。这场危机提醒人们,尽管发达国家技术发达,但它们也必须依赖大自然的慷慨。
应对气候变化和改善获得安全卫生设施的机会是21世纪的两个决定性挑战,但很少被放在一起考虑。
显示 2185 条中的 581 到 600 条结果
探访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现场
探访珠恩嘎达布其口岸
“新红专”轮亮相海口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