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政府应该就碳定价方法与欧盟接触,这样做既可以加强双边经济关系,又有助于加快全球气候转型。
本报告研究了阻碍欧盟建立可行磁体回收链的主要障碍,同时估算了在可预见的未来,回收利用能在多大程度上弥补稀土磁铁需求的增加。
人们必须思考以区域为基础的创新型保护措施,改善连通性,方便物种(特别是大型动物)在保护区之间移动。
可持续发展目标14“水下生命”涉及海洋和海洋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并要求开展国际合作,使海洋恢复平衡。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巨大人力,也需要全球通过各种法律和体制框架进行合作。
由于经济持续发展、人口增长和机动化,亚太地区客运量和货运量预计将在2015年至2050年期间增长100%以上。其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对当地和全球的污染,在未来几十年将是重大的。
气候领域迎来极其罕见的好消息:根据9日发表的一项国际科学研究,保护地球免受太阳辐射侵害的臭氧层“有望”在40年内自行修复。
为确保足够快速地脱碳以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绿色基础设施的投资占全球GDP的比例每年必须增加约2%。这一投资的很大一部分将需要由公共资源提供,这加剧了疫后高赤字后的财政整顿需求与增加投资需求之间的紧张局势。
每年工业和农业排放的二氧化碳有四分之一以上被自然生态系统吸收。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控制碳排放的有效途径。
欧盟坚持认为碳边界调整机制只会对贸易产生最低限度的影响,同时还会推动进一步的气候行动。
本文讨论了水资源管理在工业规划中的相关性,还讨论了在该领域更新技术使用的必要性,以及地理空间技术在政策和应用中普遍缺失的问题。
本文研究了中国、印度、日本和新加坡四国的相关案例,探讨了亚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方法和倡议、他们对《欧洲绿色协议》的看法以及与欧盟合作的潜在领域。
本文分析亚太地区能源和交通资产暴露于气候变化和地震灾害的程度,并强调了多重灾害评估如何有助于加强关键基础设施的抵御能力。
2022年初,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约74%的80个国家承诺在未来几十年内实现净零排放。要实现这些雄心勃勃的气候政策目标,需要将能源结构转向现有和新兴的低碳技术。清洁氢能可以为难以减排的行业提供燃料,从而成为实现净零排放转型的关键支柱。
国际合作是多边气候政策的核心。个别国家退出全球减缓气候变化的努力会如何损害其效力?作者开发了一个多部门结构性贸易模型,其中包括生产排放和化石燃料供给函数的恒定弹性,以模拟单方面退出《巴黎协定》的后果。
本文着眼于东盟在灾害管理方面的多边合作模式,并讨论在不断变化的地区安全动态中,东盟模式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在气候领域,非洲智库和青年组织之间很少有交叉互动或伙伴关系。
针对环境-健康之间的联系采取综合性办法不仅具有成本效益,会改善风险管理,而且还能带来协同效益,并使亚太地区能够加快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进程。
本简报展示了创新融资如何通过填补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资金缺口,帮助减少中国新安江流域的农业污染,同时缓解气候变化。
本报告概述了印尼清洁能源方面的一系列政策和监管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到解决,将有助于开启印尼清洁能源的未来。
印度钢铁生产目前是高碳密集型。虽然一些主要生产商对脱碳很感兴趣,但目前的方法是分散的,进展缓慢。在实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印度有机会实现全行业变革。
显示 2185 条中的 561 到 580 条结果
探访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现场
探访珠恩嘎达布其口岸
“新红专”轮亮相海口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