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权是《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ICESCR)第12条所承认的人权之一。 该公约将健康权定义为“人人有权享受可能达到之最高标准之身体与精神健康”。本文认为,气候变化对健康权有若干直接和间接影响。
本文旨在让政策制定者了解全球塑料泄漏(plastic leakage)问题的性质,并提供减少塑料污染的策略解决方案。本文强调了塑料在循环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并确定了循环塑料经济的技术途径和鼓励投资回收/升级再循环基础设施的政策。
如果在全球循环经济转型中没有减少不平等的明确目标,那么从循环贸易中获得的收益很可能在发达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之间被高度不均衡地分配。本文提出了一个包容性循环贸易框架,旨在为循环贸易提供一条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包容和循环发展的途径。
澳大利亚需要在排放、移民目标和重新安置方面采取行动。巩固澳大利亚作为亚太国家身份是一项正在进行的工作。在太平洋地区,面对全球变暖给太平洋岛国带来的严重威胁,堪培拉政府没有认真对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国内和国际责任,这对澳大利亚地位造成了巨大损害。
有证据表明,非洲是最容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大陆。尽管非洲大陆各国对全球排放贡献相对较小,但它们仍面临着气候变化对经济造成毁灭性影响的重大风险。提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监测的有效性,有助于及时应对气候相关危机。
为应对全球能源危机恶化,欧盟决定结束对俄罗斯化石燃料的依赖,同时坚定地重振其气候领导地位。欧洲政策制定者与私营部门一道,正努力应对能源系统和治理的复杂性,他们需要做出将在未来几年影响能源基础设施的艰难投资决策。
水不安全的后果包括:国内生产短缺、世界市场上可获得出口量减少以及供应链中断。有什么办法可以应对这些问题?本文作者认为应敦促各国采取备灾范式来处理水不安全问题。
今年的能源危机是自1973年和1979年中东石油危机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就像那些灾难一样,它注定会造成短期的痛苦,并在长期内改变能源行业。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一个科学家团队研制出一种特性类似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新型塑料,这种塑料由植物“不可食用”部分制成,易于生物降解。
拜登政府的“印太经济框架”(IPEF)是一项雄心勃勃的战略。本文评估了与气候变化目标最密切相关的两个“印太经济框架”支柱:美国商务部的清洁经济支柱和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互联经济倡议环境次级支柱。
“酷食承诺”组织(The Cool Food Pledge)旨在帮助餐饮业为消费者提供美味食物同时,到2030年将食品相关温室气体排放减少25%。“酷食”是一项全球倡议,旨在帮助食品供应商销售气候足迹更小的食物。本文概述了世界资源研究所在食品供应商菜单上识别酷食的方法。
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全球变暖导致世界各地人们的睡眠时长缩短,这可能增加健康风险,而且会尤其影响到老人、妇女和低收入国家的人们。
“蓝色长城”计划是非洲主导的一项重大努力,旨在到2030年创建积极的自然世界。“蓝色长城”计划倡导者的目标是创建相互关联的受保护海洋区域,以抵消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对西印度洋地区的影响,同时释放蓝色经济潜力,成为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成果的驱动力。
建筑们有一个秘密,即它们是地球上的最为猖獗的“气候罪犯”之一。办公室、家庭和工厂的供暖、制冷与供电占全球能源相关二氧化碳排放量的27%。
地球健康概念指明地球健康是维持人类文明的先决条件。就像污染有害人类健康一样,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也是如此。因此,环境持续退化危及人类的未来。地球健康概念提出的系统思维有可能促进不同政策目标之间更好的协同。如果被采纳,该概念将促使各界在制定规划时把环境因素放在首要位置。
气候变化可能加剧安全风险已得到全球安全和外交政策界的充分记录和认可。北约盟国和欧盟成员国已在经济和产业政策中优先考虑气候行动,并已在军队中开启脱碳工作。加快这一努力将有助于军队现代化,并降低与化石能源相关的成本和运营漏洞。
2021年,布鲁金斯学会组织了一项关于自然资源治理领域优先事项全球调查。该调查不仅可以从地理角度更广泛地了解情况,还可以从商业、法律、人权等领域了解情况。
中小企业将在绿色转型中发挥关键作用,尤其是在提高住房能源效率方面。该部门的创新融资模式将有助于实现“减排55%”的目标,并支持将实施无数小型能源改善项目的中小企业的商业环境。
科学家说,北极海冰融化可以减少船只排放的二氧化碳。北极航线常常被冰层所阻断,迫使船只航行速度减慢,并走非直达路线前往目的地。而冰盖融化可以让船只选择走更直接的路线,减少它们的碳足迹。
如果不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当前气候融资结构、渠道和获取方式,针对全球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严重群体的现有不平等、边缘化和排斥现象将会继续存在并重演。关于气候资金的数量和质量问题需要采取紧急行动。脆弱国家和社区获得这些资源的能力也必须得到改善。
显示 2184 条中的 721 到 740 条结果
探访珠恩嘎达布其口岸
“新红专”轮亮相海口
新华全媒+丨北京发出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