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和美国在通过重要气候政策方面面临着类似的政治障碍。大型化石燃料生产国在这个问题上似乎存在无休止的文化战争。虽然专家们更喜欢将美国与更雄心勃勃的欧洲国家进行比较,但澳大利亚的例子提供了一个更现实的方法,可以将这些原则应用于建立美国气候议程之中。澳大利亚的经验对美国具有意义。
作为一种有助于美国州政府实现气候、废物管理和其他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策略,可再生天然气正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为政策制定者评估可再生天然气资源的潜力、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影响,以及州一级部署和政策选项提供全面的指导意见。
引领全球脱碳竞赛将赋予欧盟在制定清洁技术监管标准方面更具规范性的力量。向可再生能源迈进还可以使欧盟减少对外国资源的依赖,从而更加不受外国干扰。雄心很大,而现实不可避免。与所有宏伟构想一样,只有时间才能显示出它们将如何发展以及如何跨越欧盟边界。
欧盟的政策制定者已经开始将中国描述为经济竞争者、系统性竞争对手和谈判伙伴。“伙伴关系”这一广泛概念不再反映欧盟与中国互动,以应对全球重要挑战的真正复杂性。取而代之的是,随着气候行动对经济利益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全面系统性竞争的背景下,欧洲和中国将相互竞争与合作。
恢复生态景观可以给人类和地球带来经济、环境和社会繁荣。在印度这一机会是巨大的。通过衡量生态系统服务、生计效益、土地所有权、性别和社会包容,并通过绘制社会景观图,本文作者发现了不同领域恢复生态景观的潜力。
要使正在进行的绿色过渡和数字过渡保持一致,并确保它们总体上实现平稳过渡,就需要解决潜在的反弹效应,以疫情“新常态”为基础并实现公正的过渡。要想使欧洲经济更具可持续性和竞争性,就要确保欧盟的数字公路运输成为真正的推动力。
本报告以图表形式说明了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瑞典、波兰、捷克共和国、英国和美国对气候变化的存在、成因和影响的态度。它还考察了公众对欧盟和各国政府可以用来减少人为排放造成的损害的一系列政策的态度。
G20领导人已经认可了“循环碳经济”的概念,并将其作为促进经济增长和管理各部门排放的一种方式。沙特阿拉伯在担任G20轮值主席国期间, 倡导“循环碳经济”, 将“循环碳经济”视为循环经济的扩展。
2020年9月,中国宣布了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鉴于中国近年来一直是地球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30%左右,中国实现脱碳将对全球缓解气候变化的努力作出重大贡献 。当然,中国将不得不重新平衡其经济。
要使全球气温升幅低于工业革命前的2摄氏度,就需要在21世纪下半叶几乎完全实现能源系统的脱碳。这需要增加使用绿色技术并实现技术多样化,以取代现有的高碳技术。拥有强有力气候政策的地区将成为低碳技术的试点市场。本研究确定了欧盟地区绿色技术现有的和潜在的专业性,并提出了一种方法来确定有助于实现这一潜力的政策。
在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露事故10周年临近之际,核能占到日本发电量的7.5%左右,而在事故发生前占比为30%。日本在寻求弥补核能损失的过程中遭受意想不到的后果。
煤炭占全球能源结构的27%,更占化石燃料所产生的排放量的39%。如果世界想要迅速大幅减排,人们的任务是让西方煤炭消耗量下降的成果翻倍,并让这种成功在亚洲上演。这并不容易。为此,亚洲需要有新的政策来消除其惯于使用煤炭的习惯。这样做符合亚洲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新分析发现,中国碳排放最早可在2026年达到峰值,并有望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愿景,同时产生近1万亿美元的净经济和社会效益。要实现这一愿景,中国必须在未来5年集中精力解决4个关键问题:转向清洁的发电能源,提高工业能源效率,运输部门电气化,以及使用碳捕获方法加速从大气中去除二氧化碳的过程。
本文旨在概述在综合能源系统的背景下,氢能作为欧洲天然气行业脱碳努力的一部分所发挥的作用。
人们常常将重点放在应对气候变化策略降低排放和创造就业机会的作用上,却对进行脱碳的背景鲜有关注。认识这一背景至关重要,因为高排放并不是人类面临的唯一环境危机,脱碳并不是在真空中进行,而是在一个充满生态挑战的星球上。
目前,社区和它们当地的政府在国家规划和融资决策过程中被边缘化,导致适应气候变化的一些投资不协调、未发挥作用。随着各国越来越多地应对气候和新冠肺炎危机造成的影响,有限的国际和国内财政资源必须得到更公平、更有效的利用,应让社区参与决策,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建筑业是一个与其他行业,尤其是电力行业紧密相连的行业。对新建建筑和现有建筑进行脱碳将需要使用不同的方法。本文概述了减少该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的潜力。
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创新方法,循环经济在决策者中越来越受重视。许多国家已将循环经济承诺纳入国家发展计划和气候计划。随着政府和企业逐渐加快向循环经济过渡,重要的是要确保循环经济方法继续提高雄心壮志,使之可以有效地将经济机会与对更广泛的社会和环境的好处相结合。
为了迎合美国应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发挥领导作用的呼声,促进美国的经济和国家安全利益,拜登—哈里斯政府需要做的远不止是重新加入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美国还应扩大有关气候和清洁能源的国际援助计划。
经验表明,革命性变化可以以指数级、非线性速度发生。曾经看似不可能实现的系统性变革最终实现了,比如汽车、电话和电脑方面的技术进步。向零碳未来的快速过渡也提供了同样的机会——但前提是要在关键领域进行明智和积极的投资。国家、企业、慈善事业和其他方面必须立即落实政策、激励措施和金融投资。
显示 2200 条中的 1421 到 1440 条结果
第五届中蒙博览会人气旺
第七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开幕
山东港口青岛港:面向上合组织国家货物吞吐量和航线实现“双增长”
第五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