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探讨了气候变化如何威胁哥斯达黎加的咖啡种植区,特别是Coto Brus地区。专家预测,若不采取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到2050年,气候变化将使全球适宜种植咖啡的面积减少约50%。
日本2020年10月承诺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强劲的美日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有机会扩展到更多的清洁能源领域。但由于美国人关于能源政策存在明显分歧,美日能源合作如何能吸引抱有不同能源转型愿景的人们的注意力,并且在政治层面获得持久的支持?
目前,世界各国政府正在设定它们到21世纪中叶的新气候目标。然而,投入到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最紧迫问题之一的支出可能只占全球研发总支出的4%。为改变这种状况,政府与私营部门应明确分工。各国政府需要以多种方式进入绿色发展事业,因为仅靠市场本身不足以实现从化石燃料的转变。
洁净水对美国的经济、公共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性至关重要。然而,水需要管理。人口增长和全球气候变化这两大力量将进一步削弱宝贵的水资源,除非联邦政府发挥更积极的领导作用,利用其财政资源和法律权力,持续不断地解决这一问题。
中国宣布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是国际气候政策的游戏规则改变者。这对欧盟的气候和产业政策具有重大影响。中国仍然需要将这一政治承诺转化为具有可核查的中间目标的具体目标。尽管如此,考虑到不同的增长轨迹,中国的目标无疑比欧盟的目标更具雄心。
不能将亚马逊地区的森林砍伐仅视为一种环境现象,它是安全、经济和治理问题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亚马逊地区的环境、自然资源和人居环境,为该地区未来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对采矿业的气候影响的讨论越来越多,但是项目层面的森林影响与公司层面的气候承诺之间的联系仍未得到充分探索。监测和报告采矿业在土地利用变化中的直接和间接作用,包括森林的丧失和退化,有助于对该部门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影响进行更全面的评估。
此时此刻,美国各地成千上万的社区正暴露在有害健康的空气污染之下。为保障空气质量而制订的监管架构未能充分解决局部空气污染问题。这是美国《清洁空气法》未完成的任务。与此同时,气候变化预计将对低收入、边缘化社区产生大得不成比例的影响。
一个国际团队确认,中国有两个地区的新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规模被低估了。该团队说,这些地区加起来占到中国陆地碳汇总量的35%多一点。这两个此前没有得到充分重视的碳汇地区主要集中在中国西南部的云南、贵州和广西以及中国东北部,尤其是黑龙江和吉林。中国积极的植树政策很可能正在缓和气候影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气候变化对全球农业的影响越来越大,有关天气和气候状况的可靠、及时和有针对性的信息日益成为适应气候变化决策的迫切要求。 本文考虑了如何通过加强气候服务及其应用来加速变革性适应——为应对或预期严重气候变化的影响,对农业系统的基本方面进行重大改变。
“酷食品”(Cool Food)是一项全球倡议,旨在帮助餐饮机构致力于实现一个基于科学的目标,即到2030年,将与食品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15年基础上减少25%。本文设定酷食品组织成员与食品相关的总温室气体排放量估测基线,并报告了该组织的2030年减排目标。
“酷食品”(Cool Food)是一项全球倡议,旨在帮助食品供应商销售气候足迹较小的菜品。本文概述了世界资源研究所认定食品供应商菜单上的酷食品的方法。根据“酷食品承诺”确立的计算方法,酷食品是指每餐温室气体排放量低于最高限额的食品。此外,酷食品还要满足营养保障要求,以确保它们达到营养质量的最低门槛。
气候变化已经在区域和全球范围内影响到粮食安全、农业,特别是作物生产。在高度贫困和粮食不安全的农业地区,随着气候影响的加剧和农业生态区的转移,目前的作物可能失去生存能力。虽然在许多地方可以采用增强现有作物生产系统抗灾能力的渐进式适应措施,但其他地方将需要从根本上改变作物生产系统的变革性适应措施。
根据世界粮食计划署的数据,仍有超过4000万人面临严重的粮食短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案例表明,气候变化的影响与新冠肺炎疫情之间存在关联。这一事实使气候公正(climate justice)问题变得更加重要。
冯德莱恩在欧盟年度国情咨文中重申了欧洲绿色协议的重要性。作者认为,欧盟只有建立牢固的国际伙伴关系来帮助实现绿色进口,满足绿色能源需求并促进其他地方的绿色转型,才能实现其目标。在这方面,与非洲的伙伴关系特别重要。
联合国成立75周年后,世界再次面临任何国家都无法独自应对的风险,如气候变化。如果各国不能通力合作,气候变化必然导致相互毁灭。
在灾难性气候变化到来之前,欧美只有有限的时间来采取行动。面对这一紧迫性,本文建议:加强《巴黎协定》中的气候承诺;将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纳入经济复苏过程中;推动地方气候合作;支持发展中国家可再生能源和气候敏感型农业研发;鼓励对金融部门进行气候压力测试;以及制定可互操作的绿色技术标准。
本文讨论了化石天然气(和其他气体)在欧洲能源转型完成脱碳过程中的潜在作用。主流传统观点认为天然气等其它气体,应首先在能源结构中保持重要作用,首先作为“桥梁燃料”,然后逐步过渡到脱碳气体。牛津能源研究所的专家在连续三篇论文中对此进行了最全面的介绍。
2017年,重工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超过了农业、建筑、电力供热和交通。为了避免气候变化的最坏影响,人们必须在2050年左右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这需要包括工业在内的所有部门进行深度脱碳。
印度政府为实现对《巴黎协定》的承诺,制定了能源部门脱碳的宏伟目标,计划到2022年实现175千兆瓦产能的可再生能源。与此同时,根据莫迪的Jal Jeevan计划,印度承诺到2024年为所有家庭提供清洁的自来水。
显示 2184 条中的 1441 到 1460 条结果
探访珠恩嘎达布其口岸
“新红专”轮亮相海口
新华全媒+丨北京发出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