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远来看,努力使中国经济、交通运输系统和能源系统的结构从煤炭和石油转移出去至关重要。随着气候危机的加剧,全球关注的焦点将越来越集中在中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上。碳交易在未来可能会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政策工具。
新当选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将气候中立作为拟议中的《欧洲绿色协议》的主要目标之一。欧盟成员国现在正在讨论是否正式就在2050年实现气候中立的目标达成一致。一些国家已经设定了截止日期——芬兰将日期设在了2035年。这引发了对适当政策组合的思考,以推动低碳创新和投资,同时解决碳泄漏问题。
在没有大规模部署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的情况下,几乎没有可靠的方案可以实现欧盟的长期气候政策目标,例如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CCS技术是高能耗行业脱碳的先决条件,在欧盟,这些行业约占所有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五分之一。
虽然气候是造成非洲和世界各地水资源紧张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对水资源和相关服务管理不善是最大挑战。气候变化令降雨更加不稳定,增大旱涝风险,投资改善水资源管理和基础设施正变得越发重要。在三个关键领域进行投资将会提高非洲人民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近年来,联合国进行了一些适度但值得注意的变革,其中最主要的例子就是建立气候安全机制。本文总结了联合国气候安全辩论的最新进展,并着重指出了未来行动的三个优先领域。
尽管使用了多种手段并花费了大量资金,但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 ETS)之外的德国温室气体减排量仍不足。作者建议德国气候内阁采用各种工具,跨尽可能多的部门协调碳价,同时为欧洲和国际合作伙伴提供激励措施和联系方案,以共同努力实现有效的气候政策。
本文分析了亚洲发展中国家基于市场的灾害保险方案的现状、类型和演变。精心设计的保险方案可以在增强抵御气候和灾难风险的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分析表明,在亚洲,尽管灾害保险的使用范围正在扩大,但许多国家仍没有可用的保险。保险覆盖的地区则通常依赖保费补贴和采用强制性保险的手段。
本报告为电池如何在未来十年内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愿景提供了量化基础。分析强调,只有通过跨社会、环境和经济层面的系统方法才能可持续地获得这种机会。它概述了关键条件并提出了实现此潜力的建议。
2017年,中国宣布从2018年初开始禁止进口几乎所有塑料废物。此后,过度依赖中国来回收塑料使全球回收业陷入危机。由于无法出口塑料废物,欧盟和其他发达经济体实现雄心勃勃的回收目标的能力受到质疑。此外,本文还阐述了塑料回收利用和低成本回收策略的局限性。
基于德国制造业普查的综合数据,本文研究了参与能效网络是否会对节能和二氧化碳排放产生因果关系。作者得出结论认为,对于普通参与者,没有证据表明网络活动对能源生产率或二氧化碳排放产生了统计上的显著影响。但是,有迹象表明,出口商可能已经通过减少其二氧化碳排放量而从能效网络中受益。
空气污染危害巨大,因中风、肺癌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人中,有三分之一与受污染的空气相关。在某些城市,户外呼吸与每天抽25支香烟一样危险。尽管与空气污染相关的健康问题可能需要经过数年方能显现,但新的研究表明,空气污染有着更为直接和暴力的风险。
地中海地区是受环境变化影响最严重的地区,威胁着人类安全。此外,空气污染是另一个主要挑战:在沿海城市,船舶交通造成的污染高达40%,每年在该地区有6000人过早死亡,医疗费用也十分高昂。本文分析了地中海南部地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建筑物在运行过程中不排放温室气体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巴黎协定》目标至关重要。但在过去,人们认为,只有技术先进或富裕的国家才能建造出零碳建筑。而世界资源研究所最新研究发现,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国家发展状况如何,各国都有实现建筑零碳排放的政策途径。
全球对清洁技术的投资呈现爆发式增长。彭博新能源财经的研究显示,仅低碳能源的投资就已超过2.6万亿美元。
随着2019年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闭幕,世界各国领导人需要打破常规,思考应采取哪些措施,在《巴黎协定》下一阶段到来前加强减排承诺。
洪水一直困扰着雅加达。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与海平面上升,雅加达面临的洪水威胁变得更加严重。亚洲许多其他城市的情况也和雅加达类似。亚洲开发银行指出,在2005年至2050年期间,预计每年因洪灾造成年度损失增幅最大的20个城市中,有13个位于亚洲。
对于将应对气候变化视为优先事项的欧盟而言,巴西在保护亚马逊雨林方面的失灵可能会使其有理由拒绝与南方共同市场达成协议。
印度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而不断提高,使其成为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世界第三大排放国。根据《巴黎协定》,印度承诺到2030年把单位GDP排放强度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33%到35%。
本文对绿色公共采购(GPP)与企业创新活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考虑到公共部门在经济活动中的买方地位,公共采购可以成为新产品和创新的需求拉动因素。
巴西具有成为循环生物经济世界领导者的巨大潜力。这种模式为巴西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和拉美国家的再工业化提供了独特的机会。
显示 2200 条中的 1641 到 1660 条结果
第七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开幕
山东港口青岛港:面向上合组织国家货物吞吐量和航线实现“双增长”
新华全媒+|第五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开幕
第五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