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将绿色增长定义为:能够有效利用自然资源、最小化污染和环境影响以实现干净清洁、抵抗自然灾害并在预防物理灾难方面发挥环境管理和自然资本作用的增长。这种增长需要具有包容性。
展望未来,关于气候和能源数据与研究,科学界和政策界面临几个框架性问题,其中包括:气候变化对地球上的陆地、海洋和北极自然体系意味着什么?
本文是世界资源研究所《为美国大规模除碳创造机会》系列论文的一部分。该系列利用已有的综合科学文献,呈现了世界资源研究所对扩大美国除碳备选方案作出需求评估的发现。本文侧重于森林和农场的除碳活动。
作者全面阐述了气候领导力,审视了特朗普领导下美国的气候政策、全球气候领导力的潜力、寻求改变的最佳做法,以及进行有效合作并能产生最大影响的领域。
本文作者强调,零售商采用的每个环保理念都可以为地球带来巨大不同。绿色发展不仅可以拯救地球,还可以助力零售商从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并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一段时间以来,以色列利用水资源促进与约旦的关系,在与埃及的关系方面增加类似内容符合广泛利益。这有以下益处:加强埃及对和平成果的认识;扩大双方政府和民间双边关系的范围;防止水资源贫困威胁到埃及和该地区未来的稳定。
德国获得了2019-2020年度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席位,并宣布将气候脆弱性作为一项优先事项。然而,安理会成员对气候变化的兴趣,以及就其安全影响而做好准备的辩论意愿非常复杂。
气候相关安全风险的跨国性质往往超出了各国政府应对的能力。正因如此,它为政府间组织带来了挑战并增加了它们的相关性。因此,了解各地区正在经历的气候相关安全风险,以及分析区域政府间组织如何发展其应对这些风险的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建议,印度决策者应就当前的基础设施差距、农业实践、市政功能、金融和社会状况展开思考,并注重恰当地利用本国废物。此举旨在让印度做好准备,将国际废物贸易转变成一种可持续性优势。
本工作文件为《巴黎协定》实施准则的基本要素提供了总体愿景和实际建议。这种独特的分析应该有助于谈判者克服剩余的谈判障碍,以实现明确的、有力的和有凝聚力的实施准则。
2017年10月印度最高法院首次禁止使用石油焦,随后又放松了石油焦在水泥行业的使用,自此石油焦一直受到监督。像水泥这样的能源和排放密集型行业现在应该采取主动,在提高能源效率的同时,开始探索和采用清洁燃料和技术。气化和热解等技术将在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认为,重要的是要认识到气候科学中的不确定性并接受它们,以便适当地引导资源、归因因果关系、建立公众信任并提高政策有效性。
通过太阳辐射管理(SRM)来调节气候越来越被视为未来气候政策的一部分。本文作者研究了各国在未来不同时间选择SRM水平的战略激励措施,说明了SRM对气候变量的区域不均衡影响、各国对全球气候状况的异质偏好及气候变化调整后的GDP增长率。
印度政府中许多人认为,“蓝色经济”这个术语在概念上倾向于依赖海洋的经济发展。因此,印度的“蓝色”增长不太可能产生结果,除非它可以改善沿海社区的生活。此外,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南亚国家需要接受海洋吸收人类活动的能力已经满载的事实。
尽管《节能建筑规范》只针对商业建筑,但可以把它的成功当作一个蓝本,应用于更大的能源消费者——住宅建筑。建设绿色建筑可以培育节能材料和产品市场,从而促进当地经济与就业,也会助力创业计划和智慧城市框架。
支持以海洋为基础的气候解决方案是美国非联邦气候行动领导并推动全球气候工作的机会。海洋和气候问题密不可分,但国际气候论坛却往往忽略了海洋与气候的关系。
人们应该全面思考所使用的产品及其影响,而非仅是禁止不好的产品——人们必须投资替代品。作者提出了消费者、政府及企业打击塑料污染的方案,并表示需要推出更大规模的智能公共政策,量身定制回收基础设施,加强回收技术并制定新的商业模型。
本研究表明,为了实现2030年的气候目标,必须迅速减少德国全国范围内和北威州的煤炭发电。根据德国政府的气候保护计划,能源部门的排放量必须比1990年减少60%左右。分析还表明,德国逐步退出煤炭发电有利于全欧洲的脱碳和可再生能源的扩张。
中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崛起不仅为太平洋岛国提供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机会,也为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本着协同合作与对话精神实行强大而独立的外交政策创造了机会。
澳大利亚应同中国就“一带一路”进行接触,以确保它的目标不仅仅是填补基础设施差距,还可助力于可持续发展。澳大利亚通过“一带一路”来加强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持或会让人更加确信“一带一路”将提高印太地区的环境成效。“一带一路”不仅会给印太地区带来更多的贸易和商机,利好中澳两国经济,且还将为可持续发展创造机会。
显示 2199 条中的 1841 到 1860 条结果
新华全媒+|第五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开幕
哈萨克斯坦“粉湖”湖区再度开放
第五届中蒙博览会官产学研交流活动
第五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