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洪水和环境风险管理的原则,以及将该系统纳入中国政策制定和项目规划的挑战。洪水和环境风险管理是一种认识到管理洪水风险与管理环境和生态系统风险之间的联系的新概念。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10月发布的《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显示,如果气候变暖以目前的速度持续下去,预计全球气温在2030年至2052年间就会比工业化之前水平升高1.5℃,比《巴黎协定》所预计的速度要快得多。
人与污染物之间的接触是健康的重要决定因素;而不管人们是否呼吸,周围的空气质量和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是气候变化的关键点。应对短期气候污染物是解决空气污染和抑制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
对大量生产化石燃料的国家而言,任何价格的提升可能都被认为是对其福祉的直接政治威胁。碳定价在任何情况下都面临严峻的政治障碍。
发达国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支持的承诺是达成协议的基石,成功促成全球在2015年自愿通过《巴黎协定》。这一资金承诺在《巴黎协定》的整体实施过程中至关重要。
温室气体排放长期发展战略为20国集团峰会提供确定领导方向的机会,帮助引领世界走向可行气候未来。这些战略是2018年G20环境可持续工作小组研究的重点领域。
在2018年3月的中国两会期间,中国宣布了近30年来中国最重要的机构改革。尽管这些改革的方向与自2000年以来发起的改革一致,但能源部门可能会深受新机构设置的影响。新的机构设置反映出中国的能源政策发展路径——重点向低碳技术发展,同时环境问题的重要性提升。
自2005年创建以来,欧洲碳排放交易体系经历了几个动荡时期。即使在适当的二氧化碳价格条件下,欧洲碳排放交易体系市场迅速变化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仍然是阻碍全欧洲低碳发电投资的一大障碍。在这方面,国家层面的措施似乎仍然是保证燃料转换向前发展的唯一办法。
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被视为全球安全风险,这将对人类和可再生自然系统产生深远影响。大多数气候冲突研究都集中在东非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
使农民作出重大农业生产变化需要具有远见的长远规划,以及采取行动的强烈意愿。为此,作者提出了三种措施。
在过去五年里,马六甲在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城市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作者表示,“绿色”城市意味着具有包容性和适应力的区域,能够妥善管理其自然资源,促进低碳发展,从而保持竞争力并改善民生。
本文讨论了使成功制定《巴黎协定》成为可能的外交模式的转变,以及在各缔约方致力于实现《巴黎协定》的条款时,该协定面临的大量挑战。
有关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的一个核心弱点是对美国等顽固国家没有制裁。新的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TS)为欧盟提供了在不符合气候保障措施的情况下,以贸易安排为目标的法律手段。
在印度,改善现代能源服务的获取是一个关键的政策目标,也是进一步发展煤电的共同理由。然而,这对《巴黎协定》构成了重大挑战。本文开发了一个广泛的框架,用于理解政府干预与资产搁浅的更广泛驱动因素之间的联系,并将其作为第一个案例研究应用于印度的煤电部门。
气候变化与经济发展是关系密切的情感主题,但二者互为因果。人们的生活正日益受到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希望实现经济增长,但同时也面临巨大挑战。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太平洋岛国论坛所有成员都需要减少碳排放,要从化石燃料转向可再生能源。区域合作会补充和加强全球性的努力,以实现《巴黎协定》设定的目标。若太平洋岛国论坛成立一个委员会,定期报告太平洋岛屿气候变化蕴含的安全风险,《博埃公告》的影响力也会显著加强。
本文探讨了美国用于除碳的备选土地管理方法,包括在森林和农场中开展除碳工作。在美国的森林和农场中增大除碳力度还有很大潜力。
为了让全球升温幅度低于1.5°C至2°C,我们不仅需要减排,还需要从大气中去除碳和储存一些碳。除碳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可以依靠新技术,也可以通过土地管理办法。
渔民的忧虑加上明确的科学依据促使许多地区渔业管理人员考虑如何以符合《马格努森·史蒂文斯渔业保护和管理法》严格标准的方式将气候变化融入渔业管理。
这篇文章重点介绍了包括生物能源与碳捕获和储存(BECCS)、直接空气捕获与储存(DACS)及前沿技术在内的技术选择。最后,文章阐述了一系列有助于满足美国这些需求的近期政策构想。
显示 2199 条中的 1821 到 1840 条结果
新华全媒+|第五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开幕
哈萨克斯坦“粉湖”湖区再度开放
第五届中蒙博览会官产学研交流活动
第五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