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里的雾霾危机已将全球注意力从北京转移。北京采取了长期且富有成效的措施来解决空气污染问题,并取得了积极成果。印度的政治制度正在使区域性空气污染成为一个几乎难以解决的问题,各邦政策协调力度薄弱。
本文认为,海洋环境问题往往是跨界的,紧张的地缘政治局势不应成为促进海洋环境安全合作的障碍。因此,东盟与中国之间的海洋环境保护合作尤为重要。
美国于2月13日发布了《2018年全球威胁评估报告》。该报告将气候变化视为影响全球稳定的威胁因素之一。科学和国家安全界将气候视为威胁倍增因素并不是新鲜事。最近的威胁评估报告应加深人们对如何将这一认识转变为谨慎务实长远策略的思考。
红树林种植不仅是一道防灾之墙,对依靠红树林生活的人而言也有着重要的社会经济价值。本文作者研究了红树林这一地球上最具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亟需保护的问题。
本文为政府官员、商业人士、投资者,以及其他需要利用生态系统评估的人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评估了生态系统服务建模工具的几种类型,并为如何选择正确模型来解决具体政策问题提供了指导,尤其是针对发展中国家的顾问与决策者。
地方行动的激增为中美在气候和清洁能源方面的合作创造了诸多机遇。2019年9月,加利福尼亚将举办一场重大气候峰会,以映衬地方行动。中国可以借此机会展示其在气候变化领域的持续领导力,并鼓励美国提高对气候变化的热忱。虽然近期存在诸多政治挑战,但两国仍有可能进行更深入的合作,这有助于提升全球气候变化目标。
随着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规模空前的飓风、洪水和干旱这些气候灾害将会成为家常便饭。城市规划者、企业高管等决策者正在努力适应协调这种情况。获取全面的数据是决策者应对气候问题的第一步。
柬埔寨、中国(特别是云南和广西)、老挝等六个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都在强化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服务的管理。技术是其中的关键,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新兴技术可帮助确保大湄公河次区域未来的“绿色”增长,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双赢。
无论美国是否维持它在环境方面的领导力,亚洲都能在环保上有所进展。在气候变化的紧迫挑战下,亚洲须继续前进,而不用等待美国的领导。
在2018年2月2日的世界湿地日,印尼地理空间信息局将宣布测绘印尼泥炭地最佳方法竞赛的胜出者。获胜团队将获得大卫鲁西派克德基金会授予的一百万美元的奖励。该奖项不仅有助于保护全球重要湿地,也符合当地利益。它所促成新科技合作可能将远远超过奖项的价值。
在2008年,人们尚无法想象印度能够创造新技术方案来解决环境危机。数十年来,印度自称为环境变化的受害者,因此不能采取减排行动。十年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现在印度是可再生能源部署的领袖,而美国正在退出气候协定。
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印度综合性企业集团马恒达的董事长阿南德·马恒达表示,气候行动是下个世纪最大的商业和金融机遇。为此,阿南德·马恒达承诺集团旗下的所有企业都将制定科学的减排目标。不过,商界领袖们认为,推进世界向低碳经济转型,政府行动不可或缺。
新的政策和市场趋势表明,世界各地正在加速推进《巴黎协定》所设想的低碳转型,但转型速度还不够快。商界领袖能够让其企业的气候目标同国家气候目标相符合。在实现低碳转型所需的脱碳规模方面,企业的作用尤为重要。
本文介绍了14家部分属于新兴恢复经济的企业,强调了土地恢复中四个前景广阔的投资主题:技术、消费品、项目管理和商品林。作者称,世界各地具有广泛业务的企业都在通过植树获得财富。这些企业证明,恢复退化的森林和耕地不仅对地球有益,也是很好的商机。
人人都说,世界进入了国际气候融资的“黄金时代”。有气候投资需求的国家有可能获得空前数额的投资。拥有有力支持环境的国家往往最适于吸引和管理这些投资,从而获得最大收益。
2018年的关键问题是,2017年环境与发展不利的趋势会继续还是会向积极方向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密切关注以下六个问题: 空气污染;石油未来;全球气候行动的进展;污染排放量;水资源压力;海平面上升。
更迅速的建设必要基础设施项目可能表面看起来很有吸引力。不过,“更好、更快、更便宜”这些词藻掩盖了丑陋的现实:考虑不周的项目造成长期危害,最终给社会和经济造成更多的损失。简言之,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的程序性要求具有实实在在的益处。是时候认识到环境评估的好处,并让《国家环境政策法》惠及地方社区了。
地球工程会干预世界气候的正常系统和自然秩序,人们对其不利影响往往多有担忧。各国需要一种全球层面的特殊治理方式来发展和监控地球工程。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三次缔约方大会(COP23)的谈判结果差强人意。与会者提出了很多技术问题,此外美国宣布退出《巴黎协定》产生的政治风险使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陷入困境。
全球极端事件沉重打击了地球村,并打破了之前的记录。本文总结了2017年最显著的气候影响和科学进展:全球变暖加剧;极端气候事件频发;海平面上升;南北极海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再创新高;生态破坏严重。气候变化正在产生让所有人面临危险的环境。
显示 2183 条中的 1941 到 1960 条结果
“新红专”轮亮相海口
新华全媒+丨北京发出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
中老铁路加强养护迎暑运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