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真正的挑战在于未来几年中在允许的范围内对降低空气中颗粒物质水平做出响应。既能够带来可持续发展结果又不会产生过大实施难度的政策工具将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作为仍然面临失业和贫困双重挑战的发展中国家,印度需要在环境问题与快速大规模工业化的需求之间寻求平衡。经济发展与城市化提速将给印度的“环保成绩单”带来巨大压力,这需要政治领导人和行政管理者具有高超的平衡技巧。
印尼的非法采伐问题根深蒂固。虽然政府近年来已采取措施打击非法采伐,但显然,要杜绝非法采伐需要更加齐心协力。根除非法采伐并不容易,印尼决不是唯一受此问题困扰的国家。虽然政府通过森林执法、治理和贸易行动计划许可证给木材生产商积极的鼓励,但还需要配合更严格的执法力度。
美国在国家安全战略中忽视气候变化将难以捍卫它面临的挑战,并使美国对本国利益的重大威胁视而不见。将气候变化排除在国家安全战略之外意味着美国不关心国际体系中曾经和美国一同捍卫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国家的核心问题。
本文评估了越南的绿色增长目标是如何通过一种详细的建模方式来实现的。研究采用自下而上的模式,对63项用于减少家庭用电、工业、发电和运输排放温室气体的方式进行了评估。
本报告显示了未来碳基金所支持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如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并为实现亚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社会、环境和经济协同效益。报告还提出了对这些协同效益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本文探讨了更频繁地面临历史性洪灾的四个大城市(伦敦、鹿特丹、纽约和迈阿密)的气候适应策略,并提供了成功的战略和投资范例。基于这些案例研究,文章为各市政府提供了它们在自身气候适应计划中可以利用的地方政策与规划建议。
近日,加拿大宣布一系列合作、协作和联合声明,重点都是逐步淘汰煤炭。鉴于逐步淘汰煤炭的做法在《巴黎协定》中有很大争议,国际社会的支持度还有待观察。尽管加拿大在为此倡议争取广泛支持方面面临一场硬仗,但若能成功无疑会提升加拿大作为气候领袖的角色。
过去十年,印度在支持其长期发展目标的同时,采取多项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本文分析了印度已制定的减缓气候变化的目标,以及已经和正在实施的关键政策。目的有三:提高对印度目标的认识,评估实施进展并找到增强雄心的机会。
过去十年,印度在气候变化谈判上立场的转变是其整体对外政策调整的体现,印度开始在全球公共管理领域承担更大的责任。追踪印度的对外政策目标将发现该国在全球气候行动中扮演角色的重要线索。
两个多星期以来,德里一直在期盼新鲜空气,但该市几乎没有采取任何有效的紧急应对措施来控制局面。人们将它与北京进行了比较,看中国在实施分级反应行动计划方面做得比德里好多少。
本文评估了当前南海海洋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并探索了改进的机会。本文还分析了南海环境为何是非传统的安全问题。通过考察南海环境恶化背后的原因及其对地区国家和人民安全的影响,本文认为,南海令人担忧的环境状况突显了有关国家加强合作的紧迫性。
气候变化带来的最根本挑战之一是管理全球水危机。无论是控制洪水和海平面上升,还是在干旱时期维持饮用水的供应,世界各国政府和个人都被迫寻找新方法,来减轻这场危机的影响。本文研究了伦敦、鹿特丹和加州在应对与水相关的各种挑战时采用的创新型方法,还提供了其他地方政府在它们的水资源管理策略中可使用的成功模式。
本报告着眼于2016-2017年在气候安全风险政策和实际应对方面取得的进展。今年的报告以G7独立委托报告“和平的新气候”及去年的报告“迈向全球复原力议程”为基础,阐述了外交政策制定者为降低气候脆弱性所面临的主要成就、隐患和新挑战。
如果印度希望成功满足未来的能源需求,同时继续坚持低碳经济转型的承诺,它需要解决好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大多与印度的电力部门有关。为成功完成低碳转型,印度须解决可再生能源项目融资、煤炭部门低效和替代燃料来源的问题。
政策界的很多人都将气候地球工程视为科幻小说里的内容,而不是需要研究支持和公众参与的一项可行对策。随着气候变化解决方案继续减少,加拿大和世界其它地区没有将应对全球变暖的有用措施排除在外的余地。地球工程方面的研究和讨论不会使相关技术成为现实,但将为负责任的评估气候变化潜在应对方案提供一个框架。
美国在任何领域表现出的对世界其它地区的蔑视都不如在气候领域那样彻底。美国总统特朗普有意退出《巴黎气候协定》,这使美国成为地球上唯一一个不参加该协定的国家。现在是国际社会开始考虑对美国及受益于化石燃料增产的美国企业实施经济制裁的时候了。
印度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物。如果没有对这些固体废物进行收集、处理和安全处置,或会带来严重的环境和健康风险。收集和处理固体废物能力的不足,会促使人们在街角、公共场所和下水道处公开倾倒废物。
如果各国不能确保对《巴黎协定》的承诺,气候变化造成的影响将对各经济体造成更加毁灭性的破坏。人们如何在确保经济发展的同时缓解气候变化的影响?本文作者敦促将可持续发展融入当前的经济体系,并提出了具体方式。
气候变化应对政策可能会对货币政策产生重要影响,反之亦然。不同的碳价制定方法会对能源和其它价格产生不同影响。有些会带来稳定且可预测的价格结果,有些则可能加剧波动。本文探讨了货币政策与气候变化的相互作用,因为它们共同影响着宏观经济结果。
显示 2183 条中的 1961 到 1980 条结果
新华全媒+丨北京发出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
中老铁路加强养护迎暑运
新华全媒+丨第9届中国—南亚博览会开幕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