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成了耗资近60亿美元、将中国与邻国老挝连接起来的中老铁路。这条全长1000多公里的铁路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部分。这条铁路未来还将延伸到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中国边境客货运输的开放将带来数以百亿计美元的经济效益。
欧盟想遏制中国的全球影响力。为了对抗北京的“一带一路”倡议,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周三提出了一项金额数千亿欧元的倡议,以便在未来6年内促进新兴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项目。冯德莱恩宣布,这项名为“全球门户”的倡议将在2027年前调动3000亿欧元资金。
一条连接中国和老挝的铁路将于周五正式开通,为一个迫切希望摆脱贫困的内陆国家打开大门,并将其打造成北京“一带一路”战略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
宽带有助于支持在线学习、远程工作、远程医疗和政府服务提供。同样,无法获得负担得起的宽带,也给一些人带来巨大挑战。因此,美国《基础设施投资与就业法案》将650多亿美元用于扩大宽带接入和为低收入个人提供负担得起的选择,这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研究了跨里海走廊沿途地区的有形基础设施的发展,尤其是交通和能源基础设施,及其对贸易和经济机会的影响。本文还提供了有关促进跨里海走廊的发展、基础设施增长的经济溢出效应,以及相关贸易和过境路线的政策见解。
美国的“重建更好世界”计划(B3W)可能会补充而不是抗衡中国的跨大陆基础设施融资计划。乔治·华盛顿大学埃利奥特国际政治学院的戴维·希恩教授说。他说:“如果实施得当,B3W和‘一带一路’倡议都有足够空间。”
大概没有什么能像高铁这样成为中国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象征。在短短15年时间里,中国建造了3.8万公里高铁线路,几乎占全球高铁网络的三分之二。中国高铁是全球最快和最准点的列车之一。在上海和北京之间,高铁在很长一段线路上的速度可达到每小时347公里。
本文讨论中国基础设施未来最可能面临的3种气候风险,即农业干旱风险、城市内涝风险和沿海风暴潮风险。
欧盟委员会希望通过一项促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基础设施项目的计划来增强欧洲的外交影响力。该计划将为新公路、铁路和数据网络建设提供400亿欧元担保,以此作为欧洲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回应。 但欧盟委员会的战略文件到目前为止的融资承诺规模还太小,无法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匹敌。
韩国可以在帮助亚洲国家实现智慧城市计划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韩国可提供的帮助不仅包括提供资金、技术和发展支持,还包括分享自己在促进可持续、安全和包容的智慧城市方面的经验和实践。
中国仍是非洲的首选合作伙伴,这从它与许多非洲国家享有的强大的贸易、商业、技术和军事安全关系中可见一斑。“2020年非洲晴雨表”对18个非洲国家的调查表明,非洲人仍对中国的援助和影响态度积极。
通过扩大其过境潜力,中亚有机会成为宏观区域运输和物流系统的一部分,并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中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建立多样化的运输和通讯系统将使得实现运输和过境潜力成为可能,将为最具活力和最稳定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乘数效应,同时将其打造成物流枢纽。
就中国的经济存在而言,欧洲仍处于确定安全、开放和经济弹性之间正确平衡的早期阶段。许多投资筛选机制都是新的或未经检验的。北约内部围绕应在多大程度上从军事安全角度来看待战略基础设施的争论仍在继续。
重要的问题不在于西方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是否拥有可以与中国匹敌的财力。更大的问题是,西方盟国新制订的开发计划是协调一致还是相互竞争,这些计划最终能够真正成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替代方案,还是只是一种补充。
欧洲正在回应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但其替代方案能否成功尚不清楚。欧盟的倡议被称为“全球门户”,但除非它与七国集团的“重建更美好世界”计划协调,并得到专门资源,否则它不太可能提供一个有意义的替代方案。
日本参与印度洋地区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建设与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很大关系。中国在该地区日益增加的海上存在可能对日本的海上安全构成潜在威胁。此外,中国日益增长的海上存在削弱了日本维持基于规则的海上秩序的努力。
几个世纪以来,泰国一直想开凿克拉运河,尤其近几十年来,泰国历届政府都在调查该项目的可行性。这条运河被视为一条可取代马六甲海峡海上路线的“近路”。然而,建设一条连接泰国湾和安达曼海的水上通道的构想在2020年被泰国政府否决。取而代之的是,运河变成了路桥。
由于关键基础设施面临的挑战对社会构成广泛威胁,因此确保这些设施运营连续性不受网络攻击影响具有重大公共利益。然而,由于大多数关键基础设施是由私人公司拥有,政府必须与其合作以确保其安全。
2018年,欧盟委员会公布了《连接欧洲和亚洲—对欧盟战略的设想》政策文件(简称为欧亚互联互通战略)。此后,互联互通不仅成为欧盟印太战略的基石,也成为欧盟决策中经常使用的专业术语。近日,欧盟明确表示,决心将互联互通努力扩展到非洲和拉丁美洲,从而使欧盟互联互通成为全球愿望。
中国以如此快的速度修建了从道路、桥梁到高铁的一切,令世界瞠目结舌。如果快速建设能力是竞争力的定义,那么中国或许是对的。不是美国做不到,只是这仅发生在紧急情况下。
显示 670 条中的 201 到 220 条结果
“洋中医”中国求学记
第十一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在西安开幕
探访肯尼亚菌草种植园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