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应将其“全球门户”基建计划与“欧洲绿色协议”结合起来,两者都需要对非洲基础设施进行类似水平的投资,并且令其释放欧洲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的投资潜力。
发现挖泥船停泊在柬埔寨云壤(Ream)海军基地海岸附近。疏浚更深港口设施对于在云壤停靠更大军舰是必要的。美国官员报告称,这是中国和柬埔寨之间秘密协议的一部分。据报道,根据该协议,柬埔寨允许中国军方进入该基地,以换取资金改善基地设施。柬埔寨官员证实,中国正在为云壤建设提供资金,但没有让中国军队进入的计划。
中国出台的《“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实质可归纳为一项明确精准的任务——提升中国境内外交通可达性。中国计划到2035年基本建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
中国坚定地在巴尔干南部和希腊建立了存在感,在东欧深化了与非欧盟和非北约国家的伙伴关系——例如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塞尔维亚,现在又在北非开辟了新领域。与美国注重其在世界各地的军事存在(美国在80多个国家设有750个基地)不同,中国的目标不是为了谋求霸权,而是为了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保持其增长轨迹。
在脆弱和受冲突影响的环境(FCAS)中,基础设施发展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它可以促进可持续和包容性发展,但也会加剧脆弱性和冲突。本简报认为,当地社区的大量参与有可能提高FCAS基础设施工作的冲突敏感性。然而,为了确保这些努力对脆弱性动态产生积极影响,还应适当注意在项目设计和实施方面所做的具体选择。
中国正在为非洲之角提出一项宏大的基础设施计划,包括扩建两大铁路以及建设红海和印度洋上的港口。按照中方的计划,肯尼亚的蒙巴萨-内罗毕铁路、连接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与吉布提的铁路,将适时向周边国家拓展延伸。
本政策简报首先讨论了斯里兰卡负债的可能原因,同时评估了国内和外部因素。其次,它研究了替代合作伙伴通过在该国投资可能产生的有益影响。再次,它列举了从斯里兰卡的经验中吸取的教训,以及中小国家如何避免陷入类似境地。最后,它为欧盟提供了一套政策建议。
2021年12月1日,欧盟推出“全球门户”计划,欲与“一带一路”比高下。本文重点介绍了“全球门户”计划满足亚洲发展需求的潜力以及欧盟在此过程中的作用。
“全球门户”是欧盟新近公布的国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计划。一经公布,该计划在欧洲掀起了激烈的争论。人们普遍认为,该计划不过是欧盟委员会的“品牌重塑工具”。作者认为,人们应将“全球门户”计划理解为欧盟委员会在自身设定的“道路”上迈出的一步。
建立一个值得信赖的、价值驱动的数字和技术生态系统以及通信和数字基础设施网络,是美国外交政策的首要任务。本文有助于分析韩国私营部门在数字连接相关领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包括对美国和韩国在印太地区数字连接方面的政策建议。
美中围绕海底光缆领域主导权展开激烈争夺。本月12日,美国宣布与澳大利亚、日本一同援助3个南太平洋岛国建设通信网络。中国也对此表现出兴趣。海底光缆被称为“数据动脉”,是重要的现代基础设施。因为帮助别国铺设海底光缆可以借机扩大自身影响力,美中的“援助争夺战”未来或愈演愈烈。
欧盟1日加入争夺全球影响力的大博弈,提出一项新的投资计划,将募集高达3000亿欧元的资金在世界各地修建基础设施。这一带有明确地缘战略使命的倡议延迟数年才诞生,旨在应对中国倡导的“新丝绸之路”。相关文件虽然没有提及中国,但是内容毫无疑问说明了基建计划针对的目标。
12月2日是老挝国庆日,今年是中国与老挝建交60周年,今年的老挝国庆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历时5年建造的中老铁路于12月2日正式通车。本政策简报旨在概述中老双方的努力,并将探讨该项目为老挝带来的潜在风险和收益。
欧盟12月1日公布“全球门户”计划,拟在2027年前在全球范围内投资3000亿欧元用于数字、气候和能源、交通、健康、教育和研究领域,以对抗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欧盟推出这一举措背后的理由很明确:世界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
本文确定美国关键气候政策和投资,并评估这些政策和投资的减排潜力和相关成本,从而使美国能够在2030年之前,将整个经济体温室气体排放在2005年水平上减少50-52%,并在21世纪中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11月15日,美国总统拜登正式签署1.2万亿美元的两党基础设施建设法案,为重建美国基础设施、加强制造业、创造高薪就业机会、发展经济和解决气候变化危机等问题提出了六个优先事项,以提供初步的指导方针。
12月1日,欧盟委员会公布“全球门户”战略。根据该战略,欧盟将力争到2027年动员3000亿欧元的公共和私人基础设施投资,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通过深入研究,人们发现,“全球门户”战略展示了两个关键转变:欧洲领导人对更加以利益为导向的经济外交形式的共识日益增强,以及对中国的态度更加强硬。
殖民时期的英国和后来的东盟都设想了将东南亚与中国连接的铁路建设计划。2021年12月3日,这些计划部分得到了实现——经过5年建设,连接中国云南昆明与老挝首都万象的铁路顺利贯通。这条铁路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部分,总投资达59亿美元,相当于疫情前老挝年度GDP的1/3。
毫不意外地,西方主流媒体以一贯的反华态度对中老条铁路作出了回应。大量文章试图将该项目描述为“债务陷阱”。这种思维模式象征着西方国家的精英主义、沙文主义和自以为是。中老铁路提供了一个教科书般的例子,说明西方媒体如何歪曲事实以强化“有罪”叙述,同时忽视残酷的现实。
欧盟发布了价值3000亿欧元的全球互联战略“全球门户”,此举被视为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回应。虽然包装成中国在基础设施方面的真正竞争对手,但“全球门户”似乎只是纸老虎。“全球门户”更像是一种品牌推广,而非主导全球基础设施的突破性计划。
显示 670 条中的 181 到 200 条结果
“洋中医”中国求学记
第十一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在西安开幕
探访肯尼亚菌草种植园
2025赤水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