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建设涉及巨额贷款,中国放贷如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可大大解除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疑虑。此外,要使“一带一路”倡议更具包容性,就要吸引更多发达国家参与。“一带一路”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一份公共产品,在这个平台上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可参与进来,也都可从中受益。
向绿色经济过渡已经迫在眉睫。有效开发和推广绿色技术以及提高竞争力的先决条件是,有运转良好的国家优质基础设施体系,包括标准、合格评定(即检查、测试和证明)、计量和认证。因此,建立相关的优质基础设施能力对于有效使用、调整和创新技术至关重要。
印太地区对美国的利益至关重要。新冠肺炎疫情对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构成了挑战,但随着该地区寻求加快复苏,并使疫情后的投资和发展机会多样化,疫情也为美国与盟国、开发银行和机构以及私营部门合作提供了机会。
不能将亚马逊地区的森林砍伐仅视为一种环境现象,它是安全、经济和治理问题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亚马逊地区的环境、自然资源和人居环境,为该地区未来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近年来,中欧和东欧国家成为了欧洲增长最快的经济体。然而,它们的增长受到了基础设施不足的制约。为改变这种状况,2016年,克罗地亚和波兰正式推出“三海倡议”,希望借此促进地区国家间的能源安全、数字经济和交通运输的互联互通。目前,已有12个中东欧国家加入了这一倡议。
本文对亚非增长走廊进行了评估,并对其未能取得具体成果的原因提出了解释。尽管目前该愿景进展缓慢,但本文作者认为,为了维护日本和印度扩大的合作,亚非增长走廊是一个值得重新设计和复兴的概念。
自中国2013年推出旨在将非洲、欧亚大陆连通整合的“一带一路”倡议以来,美国、欧盟、日本和印度这四大全球主要力量都提出了相仿的倡议。在印度,莫迪在2014年当选后不久就提出了一项跨境连通性政策,即“邻里优先”政策,以让印度成为区域内/间连通性发展的主导。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的主要动力是城市化、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的需求,以及与国外市场加强联系的愿望。尽管这种动力没有改变,但疫情可能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支持数字化和可再生能源。
缅甸政府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外国直接投资来填补它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的缺口,而中国是这类投资的主要来源。中缅经济走廊是中国在缅甸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性项目。这条走廊涉及支持中缅两国连通性和贸易的多个基础设施项目。中国在缅甸的基础设施投资几乎没有放缓的迹象。
本文旨在从战略基础设施的角度,深入研究地中海和中东北非地区的地缘政治竞争问题,以及该地区的冲突与合作。本研究还考虑了全球实力的转移,更具体地说,中东北非地区地缘政治中,非西方国家的崛起。
日印铁路合作不仅涉及经济和投资,也具有战略意义。印度的子弹列车以日本新干线为蓝本,时速高达320公里。据悉,印度计划靠日本技术营建8条高铁。过去二十年中,日本对印投资超过300亿美元,其中将近30亿美元是在去年投入的。与此同时,有1440余家日企在印度设有分支机构。
有报道称,泰国“取消”了克拉运河项目,并将用“陆桥”代替该项目。泰国计划在南部海岸的两侧建造两个深海港口,并通过公路和铁路将它们连接起来,且政府已拨款530万美元对此进行可行性研究。这一报道很快引起人们的注意。
本文分析了南北高速铁路项目的盈利能力。基于铁路沿线地区人口密度和日本铁路公司的利润率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这条高铁无法单靠旅客服务实现盈利。
新冠肺炎疫情有可能损害关键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部门应对或减轻野火和飓风等自然灾害的能力。本文介绍了美国区域输电组织PJM公司在疫情期间为应对飓风做准备的方式。
相互依存的物理和社会系统为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好处,因为它们生产和分配了对健康、安全和经济福祉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和服务。本文重点介绍了与物理和社会基础设施系统的相互依赖性有关的挑战和未解决的问题,以及它们对灾难应对、经济复苏和弹性规划工作的影响。
在印度政府对南亚邻国的经济援助中,约有一半用于基础设施领域,包括公路、铁路、港口和其他项目。印度大部分基础设施项目位于尼泊尔、孟加拉国、不丹和缅甸等邻国。然而,由于种种挑战,这些投资中的绝大多数都面临长期拖延,甚至停工问题。最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土地的获取。
智利政府近期宣布,在建设连接南美和亚太地区的首条海底光缆的问题上,将最终选择日本提出的方案,将亚太地区的终点设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宣布这一决定时,智利政府毫不怀疑地认为,与澳大利亚之间的这条长达13000公里的海底光缆首先是通往亚洲的门户。
对印度而言,查巴哈尔港极具战略价值,它不仅提供通往阿富汗的通道,也是将印度与欧亚大陆相连的国际南北运输走廊的一部分。但是,随着美国与伊朗关系日趋紧张,美国对伊朗实施了严厉的经济制裁。这对印度将它对恰巴哈尔港的承诺转变为具体行动产生了不利影响。
尽管有旅行限制,远程尽职调查可以帮助开发专业人员评估项目的潜在不利影响。在进行项目或计划开发时,至关重要的是最大程度地减少对人和环境的不利影响。
俄罗斯正试图将其远东地区定位为物流枢纽,以促进与亚洲和欧洲的紧密联系。要取得成功,就必须建立有效的运输基础设施。然而,俄罗斯远东地区和西伯利亚东部现有基础设施存在严重不足。诸多因素也限制了俄罗斯获取和出口经济所依赖的大量自然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和贵金属。
显示 661 条中的 281 到 300 条结果
“新红专”轮亮相海口
新华全媒+丨北京发出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
中老铁路加强养护迎暑运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