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重点研究了地方政府在促进基础设施投资以及将危机中突出的问题转变为可持续复苏和社会包容的机会方面可以发挥的作用。本文着重分析了如何改善政策环境以及地方层面可用的金融工具范围。地方政府的挑战比国家层面的挑战要大,因为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通常有限,吸引私人投资者的难度也更大。
中国在斯里兰卡存在感的不断增加以及后者加入“一带一路”倡议,使得这个印度洋岛国引发国际关注。具体来说,斯里兰卡的“一带一路”项目——汉班托塔港口开发项目——引起的争议和国际关注最大,尤其是在印度和西方国家。多个研究项目发现,对中国资金的普遍描述存在不少错误概念。
自2017年以来,中国企业一直主导着非洲关键基础设施的融资和开发。这样的主导地位加剧了外界对中国建筑企业的雇佣模式和动态的审视。相关研究显示,参与非洲基础设施工程的中国公司雇用的非洲工人确实要多于中国工人。
利用先进的智能港口技术可以增强太平洋“生命线”港口在物理和经济方面的可恢复力。智能港口的概念为利用技术和改进业务流程提供了机会,从而最大限度利用空间、时间、金钱和自然资源。
疫情、可持续发展目标和气候变化有什么共同点?它们都依赖于同样的解决方案:即使在资金有限情况下,高质量基础设施投资可以帮助人们以综合方式应对这些挑战。
不管最终规模如何,“一带一路”倡议依然是中国外交和经济政策的基石,而东南亚是其重点关注的地区之一。在东南亚,能源和运输基础设施投资是“一带一路”的优先事项。自疫情暴发后,东盟市场对“一带一路”越发重要。面对这种情况,东南亚决策者应发挥“看门人”的作用,加强对涉“一带一路”投资的审核。
美国必须站在强势地位对待与中国的战略竞争,只有对“一带一路”倡议作出全面回应才能做到这一点。这种应对措施需要注重与伙伴展开合作,以提供有吸引力的有效替代方案,在美国的关键优势领域进行投资,推进我们在“一带一路”倡议参与国的国家安全利益。
美国总统拜登日前在与英国首相约翰逊通话时表示,白宫正在研究联合“民主国家”伙伴共同打造类似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项目。分析人士表示,目前美国正在向自己的盟国施压,迫使它们放弃与中国的合作。
随着发展中国家决定采用哪种通信系统,中美在第三方市场的技术竞争势必会加剧。中国已经在推进自己的愿景“数字丝绸之路”,而随着人口增长和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上网,中国在商业和战略上将会受益。关键就在于谁来设计、建设和运营支撑全球通信、金融和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其他功能的这些系统。
继其他美国领导人之后,美国总统拜登也开始借鉴中国经验,敦促国会为一项影响深远的基建项目拨款。拜登说,这2万多亿美元将用于修建桥梁和公共交通、机场现代化、居民区翻新、提升宽带互联网覆盖率以及更换管道系统,这是“在同中国的竞争中获胜”的代价。
也门战争表明,在微观层面加强基础设施供应和恢复能力的必要性。这一策略并不意味着寻求简单的设计或偏爱某些技术。相反,也门案例表明,捐助者和规划者必须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如何在21世纪发展和重建受冲突影响的国家。
拜登总统本周公布了规模达2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计划,这是迄今为止为挑战汽车在美国人生活中的核心地位所做的最具雄心的努力之一。拜登提出将联邦开支向公共交通大幅倾斜,进而引导更多人远离汽车。一些专家表示,这种转变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要之举,但实践可能证明这极难做到。
如果不进行全面监管改革,拜登政府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的4470亿美元支出对美国的需求将不会产生多大影响。与此同时,中国则每年修建一万公里的新高速公路和4000公里的新铁路线。
宽带上网不平等可能会削弱美国人参与经济、社区和民主的能力。如果不改变,特别是在经济公平和社会正义长期缺失的情况下,美国疫情后重建将非常困难。在国家面临社会和物质基础设施承诺危机之际,宽带接入带来为个人和社区创造机会的潜力。
近日,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发表题为《中国的“一带一路”对美国的影响》报告,为拜登政府遏制“一带一路”出谋划策。报告认为,“一带一路”严重损害了美国的经济利益,对美国的国家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奥巴马和特朗普政府应对严重不足,拜登政府应从长远着眼,审慎应对。
多哈Msheireb社区为如何为后石油城市创建更可持续的模式提供了路线图。Msheireb代表中东和北非地区在修复城市中心,以实现城市环境可持续性方面最成功的尝试。
美国不应再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就是世界领先的海底网络中心。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正在上网,中国正迅速成为领先的海底电缆供应商和所有者。本文分为四部分,为美国决策者介绍了海底网络系统,阐述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为推进美国经济和战略目标提供建议。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继续对经济造成影响,美国面临3个相互关联的挑战:1.失业率高,再就业潜力进入历史低点。2.劳动力市场不稳定。3. 巨大基础设施缺口阻碍生产率和经济增长。拜登政府有历史性机会,可以通过解决第3个问题来解决前两个问题。
在美国政府多年来只承诺、不作为之后,振兴美国基础设施需要成为国家安全优先事务。几乎没有其他事情能像此事这样对美国两党都有吸引力,而且具有同样大的经济潜力。把基础设施方面的公共支出提高到与20世纪中期类似的水平,到2029年将会创造300多万个就业岗位,还会提高生产力。
气候变化正在影响全球范围内的基础设施投资,导致资产价值损失,设施运营成本增加和经济利益下降。面对这种情况,各国必须让基础设施更具气候韧性,这样做最终是物有所值的。然而,目前旨在让基础设施资产具有韧性的渐进式变革已不足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人们亟需一种新方法。
显示 670 条中的 261 到 280 条结果
“洋中医”中国求学记
第十一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在西安开幕
探访肯尼亚菌草种植园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