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拉伯海,过去几年来,围绕毗邻主要贸易路线的战略港口控制权的竞争一直在加剧。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部分,中国正努力巩固在印度洋、阿拉伯海和红海的重要港口。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扩大影响,既增强了印度的直接威胁感,也使美国更加感到必须加大对该地区的战略关注。
近年来,印度沿海地区十分容易受到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多重风险的影响。近期的飓风“法尼”、“加亚”、“哈杜德”以及洪水灾害给印度沿海邦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虽然许多沿海邦准备了有效的备灾措施,但在重建受损基础设施与恢复社会生产方面仍存在重大挑战。
网络攻击愈发挑战关键的国家基础设施。本文思考了民用核电厂的安全设计原则,并分析了核工业的风险和机遇。作者认为,在新核电建筑中使用安全设计原则可以在核电站生命周期之初为运营商提供建立强大而灵活的安全架构的机会。
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美国)高级研究员Jonathan E. Hillman发表题为《恐慌情绪不会阻挠中国的数字丝绸之路》的文章称,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通信技术供应商。令人担忧的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中国的审查和监控系统,这些趋势正在相互加强。有人警告称,“铁幕”正在被中国的数字丝绸之路取代。
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新加坡)高级研究员Malcolm Cook发表题为《棉兰老岛铁路项目考验中菲关系》的文章。文章称,过去三十年来,历届菲律宾政府都想要建设连接棉兰老岛与国内主要城市的铁路网络。在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治下,这一规模庞大的铁路项目获得了有力的政治支持。
通过分析中国在非洲日益增加的相关投资,作者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与欧洲国家,特别是英国和法国相比,中国对非洲的外国直接投资存量仍然有限。其次,尽管中国在过去几年增加了并购活动,但中国在非洲的并购额并不大。最后,欧盟仍然是一个更大的绿地投资者。
亚洲目前的地缘政治和地缘战略环境,使印度和日本有义务向前迈进,稳定力量平衡,确保该地区的持久安全。在非洲,印日提出的亚非增长走廊有望带来合作进展和利益。在南亚,联合开发科伦坡港东集装箱码头的决定是朝着上述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
2018年围绕5G的斗争成为了头条新闻,尤其是中国公司华为在欧洲和北美开发5G网络的竞标。这是一个值得辩论的重要问题。然而,人们对华为传奇的关注意味着,围绕基础设施的争斗就是围绕未来的争斗。
发展中国家70%以上的贫困人口生活在农村地区,在这些地区生活的民众往往很难获得可能有助于他们脱贫的基本服务与营生机会,且缺乏能够全天候使用的道路。国际金融机构和发展中国家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且已开始资助建设或修复农村道路,作为帮助农村地区脱贫的一种方法。
通过发展恰巴哈尔港,印度为阿富汗和伊朗开辟了另一个海上贸易出口。然而,美国对伊朗的制裁使伊朗和印度之间的合作变得困难。印伊两国的分歧可能会影响恰巴哈尔港项目的未来。鉴于该地区不断演变的地缘政治局势,印度现在需要重新考虑恰巴哈尔港相关计划。
越南政府2007年首次宣布连接河内和胡志明的高铁计划。尽管由于成本高昂,该计划在2010年被越南国民大会否决,但铁路项目管理委员会已经准备了一份修订后的计划,计划将于2019年10月提交国民大会批准。高铁项目如果获得批准,预计将采用日本的铁路列车和技术。
棉兰老岛铁路项目虽具有政治吸引力,但商业可行性存疑,这也是该项目一直没有进展的原因。鉴于“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可行性正受到质疑,棉兰老岛铁路项目对该倡议构成了严峻挑战。如果中国国有银行因中菲关系为该项目买单,自身风险将陡增。对于杜特尔特而言,这是他对中国的热情支持是否有足够回报的测试。
通过运用税收收入溢出效应,本文研究了可吸引更多基础设施投资的方法。此外,本文还介绍了日本等国的一些创新融资方面的案例。
中国正在建设500座智慧城市,几乎占全球智慧城市总数的一半,是北美的10倍以上。中国的智慧城市不仅体现了中国在技术和基础设施方面的优势,也体现了中国在落实方面的优势。
印度与伊朗之间关系以及美国与伊朗间不断升级的争端将左右恰巴哈尔港项目的未来发展轨迹。美国对伊朗制裁损害了印度与伊朗间的贸易,也导致企业不敢通过恰巴哈尔港进行贸易。传统上,印度的中东政策试图平衡该地区的三极:阿拉伯海湾国家、以色列和伊朗。随着特朗普扭转伊朗问题,印度的这项政策可能会越来越难以维持。
中国企业要想真正实现深耕非洲还需要时间,更需要经受考验。特别是在“走出去”的构思逻辑上,我们需要改变过去热衷于搞“世纪性大项目”、单方面追求政绩的做法,充分考虑到当地需求及社会各阶层的反应。我们需要积少成多,提高成功率,保证项目可持续性。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在规模上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难。有时它会受到质疑,但即便是异议者也承认发展中国家还没有明确的替代性选择。中国正在建立一个新的欧亚大陆——这当然是为了自己,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的利益不能与其他参与者的利益相吻合。
印度政府2019-20年度的最新经常预算显示,该国仅准备提供4.5亿卢比(约合660万美元)资助恰巴哈尔港项目,而上一预算年度有15亿卢比(约合2190万美元)。政府的这种资金分配方案是否合适,是否能够促进印度通过伊朗进入中亚政策的执行,以及履行其发展阿富汗基础设施和促进印阿贸易的承诺呢?
截至2018年10月,韩国建筑公司在“新南方”地区(包括东盟成员国)的订单总价值达989亿美元,超过了中东地区的857亿美元。这表明,“新南方”地区已成为韩国建筑公司最大的订单来源地。本文旨在向韩国决策者提供有关东盟基础设施市场的全面信息。
2017年11月,特朗普公布了“自由开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战略(FOIP),作为美国的亚洲政策。这一战略中也包括美国与亚太地区国家在贸易、投资和基础设施方面合作的计划。然而,特朗普政府坚持双边主义,这与亚太地区国家的多边主义偏好形成了鲜明对比。
显示 661 条中的 381 到 400 条结果
新华全媒+丨北京发出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
中老铁路加强养护迎暑运
新华全媒+丨第9届中国—南亚博览会开幕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