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盟,改善高铁实施的规划和决策过程有着巨大的潜力。欧盟委员会开展了几项研究,旨在通过战略途径扩大成本效益分析,包括对环境、气候和区域、社会公平产生更广泛的经济影响和长期影响。由于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对标准方法的约定,所以本文讨论了几种可能的方法。
针对关键基础设施的网络攻击能够对现实世界造成伤害。此类事件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可能只会增加。西方国家正开始制定应对这一挑战的战略和政策。美国已采取更积极的姿态,以保护其关键的基础设施系统免受网络攻击。
中国的数字丝绸之路是中国两项标志性政策的交汇点。在全球电信竞赛中,与大多数国家不同的是,英国不受限制地授予在其领土上铺设电缆的权利。这非但没有削弱伦敦的公司,反而帮助伦敦成为了全球通讯和金融中心,如今仍是如此。最终,对于外界对中国在海外活动的怀疑,中国最好的答案将是在国内提高开放程度。
亚洲高铁特刊概述了亚洲高铁基础设施的影响,并解释了投资高铁带来的重大社会经济变化。该特刊包括东京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所、日本东京大学和印度新德里亚洲运输发展研究所研究人员进行的重要研究的汇编,目的是突出与实施先进的运输基础设施有关的各个方面。
为回报中国在国际上对国内民族和平进程的支持,缅甸愿意成为中国“一带一路”的一部分,但是这并不具约束力。实际上,缅甸和中国过去几年达成的大部分交易都是没有法律效力的谅解备忘录。与此同时,内比都还利用主要大国之间的地缘政治竞争来对冲“一带一路”的影响。
欧洲对外行动署Romana Vlahutin大使指出,中国“提供了全球公共产品,为其他国家不会承担的项目提供了资金”。不过,她也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方式持保留意见,特别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她对接受基础设施投资的国家的长期后果提出质疑。她指出,欧洲互联互通项目将始终遵循欧盟标志性的标准。
根据2018年12月在华盛顿举行的“日本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最新举措:重塑伙伴关系”会议的结果,本文描述了日本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长期关系的新阶段。
近日,马来西亚重新投入“一带一路”倡议怀抱,中国-马来西亚关系似乎有了新的发展势头。在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参加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前,中马双方进行了富有成效的谈判,东海岸铁路和马来西亚城等重点项目得到了恢复。
有美国研究指出,“一带一路”的风险往往被夸大或错误描述。即便如此,北京已经开始着手解决与此有关的问题。“一带一路”的另一个重大发展是“第三方”合作模式的演变。面对来自美国和欧洲的经济和政治逆风,中国正在调整其政策。“一带一路”2.0版本的推出表明,中国已清楚地明白,该倡议不可能是一场零和博弈。
虽然缅甸是信息和通信技术(ICT)领域的后来者,但在过去几年中,该国在该技术领域发展迅速。再加上缅甸在南亚和东南亚之间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该国成为了中国数字丝绸之路上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交汇点。
日本对国内建筑业的投资已降至1992年峰值的一半以下。鉴于该国人口下降,日本建筑企业必须走向全球才能保持盈利。由于日本企业长期以来主要在日本经营,日本政府和日本企业在多大程度上可以为满足东南亚地区日益增长的基础设施需求做出贡献尚不清楚。
中国越来越多地将其旗舰外交政策项目“一带一路”倡议视为重组全球治理的工具和推动新型全球化的载体。到目前为止,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方法的分析没有对其内容的分析普遍。但对这种不同寻常的方法进行分析是必要的,以帮助该项目可能涉及的国家了解战略分析,并帮助他们确定一个合适的应对方法。
近期,2020年总统候选人艾米·克洛布查提出了一项价值数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提案,同时特朗普政府和国会也在考虑一些重大的基础设施方案。这反映了公众对加大投资的明确支持。这些概念和对话表明,两党合作能够推动基础设施改革,但目前的国家政治状况却无法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汉班托塔事件可能是个例外,但它已成为“煤矿里的金丝雀”,对其他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来说,这是一个关于未来的警告信号。世界各国正逐渐采取措施,重申它们对“一带一路” 倡议项目的影响力,北京方面也注意到了这一点。
上天、巡地、跨海,工程科技支撑了“一带一路”上铁路、公路、港口、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勘察、设计、建造和运营,解决了众多复杂的技术难题,助推了各国经济发展,为相关国家共享发展成果,打造甘苦与共、命运相连的发展共同体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最近对“一带一路”倡议进行了一系列战略性改革,将签署谅解备忘录的国家数量从原来的63个增加到126个,同时试图利用更多边的框架来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即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换句话说,中国愿意做出妥协并与其他国家分享利益,但最终还是努力保护该倡议的非西方模式。
毫无疑问,投资基础设施有利于经济发展。当公共投资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正向的相互作用时,就会形成良性循环。优质基础设施投资的良性循环主要依赖于通过补充私人资本和劳动力来提高经济效率。
“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2016年提出的外交战略,旨在抗衡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一方面,印太战略促进了亚洲、非洲和中东的连通性、自由贸易和基础设施发展。另一方面,该政策使得日本重新开始维护基于规则的秩序。围绕日本印太战略的不确定性位于东南亚,东南亚也是印太战略的核心。
美国的实体基础设施系统正在老化,而设计、构建、操作和监督这些系统的工人队伍的老化同样需要关注。换句话说,这些工人不仅在短期内参与建设了基建项目,且长期维护着各类设施。这些工人中的许多人已接近或已可退休了,但没有有效的培训渠道来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北京方面经济治国方略的基石。在该倡议庇护下,中国政府希望通过一个由中国资助的实体和数字基础设施网络,推动世界更加互联互通。亚洲及其他地区基础设施需求非常庞大,但“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倡议,它是推进中国地缘政治雄心的核心工具。
显示 661 条中的 441 到 460 条结果
“新红专”轮亮相海口
新华全媒+丨北京发出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
中老铁路加强养护迎暑运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