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巴基斯坦对瓜达尔和马克兰海岸发展有自己的计划。现在中国已建立了基础交通基础设施,巴基斯坦正寻求瓜达尔2.0,将该港发展成一个石化中心。在这一情况下,中国对瓜达尔项目的单独主导已然终结,必须得接纳新的合作伙伴。
要启动有弹性的投资,政策制定者必须帮助创造一个新的市场。地方领导人需要更清楚地说明弹性基础设施的好处,以便实现社区(和投资者)的参与。需要一套更加灵活的融资工具来支付升级费用,并为试验新的解决方案留出空间。
到2025年,仅维持现有基础设施的质量,美国基础设施支出缺口就将近1.5万亿美元。这意味着,国会有一个巨大的授权拨款机会,让交通、能源、水利和国防基础设施更能适应气候变化,同时支持向更清洁能源形式过渡。
意大利率先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表示支持,它也是七国集团中首个这样做的国家。罗马此举受到了意大利的经济困境以及该国与欧洲央行间的持续利益冲突的驱动。本文认为,意大利对“一带一路”的支持或将对欧盟在中国投资方面的政治和商业决策产生不利影响。
中巴经济走廊是中国和巴基斯坦主导的倡议,旨在促进区域连通性。走廊将巴基斯坦的经济脆弱形象转变为了一个新兴的贸易中心。走廊旗下的基础设施发展和能源项目将提高巴基斯坦的社会经济指标,从而对民众的生活产生积极影响。
丹麦国际事务研究所高级研究员Yang Jiang发表题为《中日不仅是竞争对手,也是合作伙伴》的文章称,全球金融危机过后,随着世界寻求新的经济引擎,中国和日本通过扩大海外基础设施投资明确给出了答案。中国和日本在贸易、金融和发展问题的全球背景下有着竞争性伙伴关系的历史。
对于太平洋岛屿国家而言,区域连通性和一体化仍然是快速城市化的挑战,提供可持续的基础设施是确保该地区生计、经济和气候适应的关键,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所必需的。
本文考察了东盟基础设施市场的特点、东盟国家的发展计划及旨在改善东盟连通性的工作。通过将中日韩三国进入东盟基础设施市场的支持战略进行比较,本文还为韩国提供了启示。
单纯建设高速公路以连接大城市会切割整个乡村社区,造成负面影响,应当从多个层面上建设经济走廊。亚行、哈萨克斯坦政府及吉尔吉斯斯坦政府合作在阿拉木图与比什凯克建设新型经济走廊,目标是促进两国的人员及货物流动,以及建立一个互相兼容的监管体系,以便整合两国市场。
政府和私人部门在海外参与建设对气候变化具有适应力的基础设施时,有必要为整个项目建立全面的支持制度,包括海外气候适应型基础设施项目的规划、建设、运营和融资等。
印度应当修建更多水利设施及人工运河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印度联邦政府制定了相关计划并准备修建水利设施,但这一计划面临许多问题。
基础设施的挑战是治理的挑战,基础设施发展不足不是由于缺乏资金,而是因为符合银行担保条件的项目数量不足。可持续的基础设施发展要求发展中国家对其公共部门的做法进行重大改革,特别是在融资、采购、规划、实施和维护基础设施方面。
芬兰和挪威正计划建造北极铁路,而铁路将穿越土著萨米人的家园。两国政府承认有责任与萨米人协商,但萨米人认为目前的协商努力不够,并谴责该项目。这一争端暴露了国家同土著人民协商义务的模糊性。
由于印度加大承诺,孟加拉湾多部门技术和经济合作倡议(BIMSTEC)自2016年以来经历了一次复兴。BIMSTEC是印度“东进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BIMSTEC的支持下,德国和欧盟(EU)可以加深与印度的战略伙伴关系,同时提高他们在孟加拉湾的知名度。
传统上,地理隔离是印度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近年来,印度政府正试图通过印缅泰三边高速公路(IMTTH)、加叻丹多式运输项目(KMTTP)等连通性举措克服这一问题。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亚洲与全球化中心专家Xu Shengwei发表题为《对中巴经济走廊项目和汉班托塔港的回顾》的文章,以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一带一路”项目为例,回顾了“一带一路”项目的启动、建设和实施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产生了问题,也取得了成功。
2016年,马尔代夫政府从亚行获得了969万美元赠款,用于建造一个新的客货港,作为库卢杜富希岛现有多用途港口的扩充。为了保证港口基础设施投资的有效性与可持续性,亚行提供了50万美元的技术援助,以支持马尔代夫政府。
澳大利亚宣布将为太平洋岛国提供20亿澳元的资金,并表示愿意在援助方面同中国合作。作者担心,澳大利亚政府缺乏相关经验会导致援助资金的使用效率底下,或许向相关国际机构寻求帮助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世界经济论坛的国家基础设施加速(NIA)项目使用在其各个国家工作流程中开发和测试的模型,设计了标准化的治理结构——NIA实施路线图,旨在作为政策制定者的蓝图,为基础设施投资中的公私合作引入可持续模式。
印度积极参与建设恰巴哈尔港以扩大影响力,但缺乏资金使得它难以利用该港发展与其他国家的贸易。过去印度政府的犹豫不决已经导致它失去了在中亚扩张的机会。虽然俄罗斯愿意与印度在中亚地区合作,但两者在许多问题上存在分歧。
显示 670 条中的 481 到 500 条结果
“洋中医”中国求学记
第十一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在西安开幕
探访肯尼亚菌草种植园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