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和其它新兴市场有着巨大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但它们的基础设施开支受限并滞后于需求。本报告讨论了东盟的基础设施领域前景、存在的基础设施差距与促成这种差距口的因素。本报告还探讨了弥合基础设施差距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并给出了应对这些挑战的建议。
通过创建一条数据“丝绸之路”,中国正在大举进军北极。这条计划中的跨北极海底光缆将途径北极东北航道,由中国和芬兰主导建设(日本、挪威也将参与合作),并得到俄罗斯的积极支持。
美国应提升交通运输领域基础设施的投资,但是仅在项目上投入更多资金的做法忽视了一个关键趋势:美国正迈向一个新时代,越来越多的议程设定和投资责任落到地方政府身上。许多地方政府在积极应对基础设施挑战,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都具备计划灵活性和财务回旋余地来承担更多责任。
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使用国际认可及以实证为基础的星级评定方法来指导道路设计、投资以及政策制定,因为投资更为安全的道路基础设施会产生更为安全、快乐和多产的社区。
从2017年到2022年,“建设、建设、建设”(BBB)项目预期总投资额为1800亿美元,到2022年用于基础设施的公共支出将达到菲律宾国内生产总值的7.4%。杜特尔特政府打算利用多种渠道为该项目提供资金,包括公共融资、通过公私合作关系(PPP)获得的私营资本,以及官方发展援助。
11月是美国“关键基础设施安全与复原月”。这是思考关键基础设施保护(CIP)重要性及美国、欧盟和中国为建立可靠的CIP框架和执行政策所采取的法律和行政举措的合适时机。本文回顾了美国、欧盟和中国为了应对关键基础设施保护采取的措施,并提供了一组建议和全球最佳实践。
本文认为,特朗普的税收计划将减少主要的基础设施融资来源的资金;特朗普最初的基础设施计划已经消亡;特朗普的税收计划会把这个国家置于没有基础设施计划可向前推进的境地。而这一切只会加剧美国在基础设施方面面临的挑战。
对亚太地区大多数城市而言,公共部门是基础设施融资的主要来源,但这一来源受财政状况的限制。因此,这些城市面临着巨大的基础设施资金缺口。私营部门则可帮助弥合这些缺口。
目前,非洲新一轮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启动,为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带来新的市场机遇。为顺利走进非洲基建市场,中国企业需要对非洲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的新趋势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美国的道路通常不安全。随着人口和经济继续增长,道路上的车辆和人增多,设计更安全的街道并完善配套的法律和政策将有助于确保道路事故不会同步增长。前沿数据可以作为提升街道安全度的一个基础工具,尤其是在城市。传感器的广泛部署是捕捉旅行实时数据的一种新方法。
由于电力和燃料供应短缺,尼泊尔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能源危机。为加强能源安全、刺激经济增长,政府正在推进尼泊尔水电潜力的开发,并致力于实现可持续发展。亚洲开发银行日前发布《尼泊尔能源行业评估、战略和路线图》报告,讨论了尼泊尔能源行业的表现、主要发展制约因素,以及政府的发展规划和战略。
根据“解锁铁路潜力:2017-2030年中亚区域经济合作铁路战略”,铁路发展方面的区域合作有助于这片区域间和区域内贸易的增加。成员国、行业和公众普遍认同中亚区域经济合作一体化的铁路系统能够扩大贸易,改善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经济体的经济发展。
面对“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历史性新机遇期,上海建工将以国际眼光、全球视野,乘机而上、顺势而为,加快推进全球战略布局,坚持产业联动,以两大海外业务实施主体为引领,各产业板块积极联动拓展海外市场;坚持投资拉动主业发展,“十三五”期间对外投资带动国际工程承包业务的持续发展,开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新纪元。
9月6日,2017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在宁夏银川开幕。由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主办的基础设施及产能合作展首次亮相本届博览会,本次展览由西麦克国际展览有限责任公司承办,并获得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一直是中资企业看重的国别市场。中国建筑、中国中车等企业先后在美国市场取得重大突破,为其他企业提供了范例。特朗普政府上台后承诺未来十年新增一万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更是在中资企业中引发一股“美国基建热”。然而,美国基建市场风险重重,如何在抓住机遇的同时有效规避风险,是企业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计划于2024年完工的东海岸铁路联络线将成为马来西亚的游戏规则改变者。该项目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来西亚交通部长认为,该国将成为中国进入东盟的门户。
直接连通新加坡与马来西亚柔佛巴鲁市中心的规划将大大降低每天往返边境的数万人的通勤时间。马来西亚虽然是联邦国家,但其治理结构严重侧重于中央。国家政府对土地问题拥有管辖权,这对于诸如捷运体系和高铁等项目至关重要。
通过让中国的邮轮避开狭窄、拥挤、脆弱的马六甲海峡,甚至给中国海军进入印度洋的新途径,克拉运河将解决中国的“马六甲困境”。克拉运河将允许印度洋与太平洋间的航运绕过新加坡,或将破坏新加坡对航运服务的控制,并为中国及其朋友开辟空间。
中国的基础设施投资是否过度?答案是否定的。原因很简单,中国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正在并将继续增长。目前,中国的投资与需求投资间的缺口为680亿美元。考虑到气候变化,基础设施投资需求还会更大。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未来的基础设施需求也更为突出。
北印度河梯级水电项目途经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以及巴基斯坦开伯尔-普什图省。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承诺对该项目投资500亿美元,项目累计水电发电能力预计将达22000万兆瓦。
显示 658 条中的 541 到 56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