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远来看,南北运输国际走廊有望成为欧亚经济联盟的发展走廊。除了增加贸易量外,该中心的发展还将促进沿线工业园区和经济特区建设,以及与波斯湾和印度洋主要新兴经济体工业合作、生产和物流链的建立。
人们广泛认为,薄弱的基础设施是限制非洲增长的根本因素。仅靠慈善事业并不能带来非洲所需的可持续基础设施和就业,无法确保个人长期健康和财务保障,以及所有非洲国家经济繁荣。
老挝与中国关系的变化成为中国在东南亚战略的转折点。去年12 月,连接中国西南地区云南省省会昆明市和新加坡的主要铁路网线的第一段铁路通车后,印太地区展现出全新的面貌。其他东南亚国家,如缅甸、越南、柬埔寨和泰国也将逐渐加入泛亚铁路东南亚段。
本文研究当前的衡量工具是否足以捕捉数字基础设施积极发展影响,并提供一个视角,通过它来评估其潜在下行风险。调查主要集中在支付、身份识别和数据交换技术上,这些技术通常被称为“数字堆栈”,被认为是任何国家数字转型的基础组成部分。
新冠肺炎疫情扩大了撒哈拉以南非洲基础设施融资缺口,许多人强调,私营部门在填补这一缺口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本文详细研究了2007-2020年私人参与的撒哈拉以南非洲交易。
本研究探讨了经济走廊发展在支持巴基斯坦可持续增长方面的潜力。本文介绍了巴基斯坦为加强国内和国际连通性所做的努力,以及其它国家经济走廊发展方面的一些良好实践。本文认为,最高政府级别的政治承诺和不同政府机构之间的协调对于发展经济走廊至关重要。
一谈到在非洲建设大工程,人们往往就会想到中国。中国企业重新绘制了非洲大陆的交通地图。感谢中国的工程师和银行家,人们可以在在几小时内穿越刚果东部,或者飞往从桑给巴尔到赞比亚的数十个新建机场中的任何一个。情况并非一直如此。在1990年,美国和欧洲企业占据了非洲85%以上的建筑合同,中国企业甚至未被提及。
随着各国继续与大流行病作斗争,疫后复苏的一个基本要素将是恢复公共和私人基础设施投资的能力,从而促进增长和就业。为释放其全部经济潜力并推动疫后复苏成功,意大利应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确定五个关键优先事项。
欧盟应将其“全球门户”基建计划与“欧洲绿色协议”结合起来,两者都需要对非洲基础设施进行类似水平的投资,并且令其释放欧洲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的投资潜力。
发现挖泥船停泊在柬埔寨云壤(Ream)海军基地海岸附近。疏浚更深港口设施对于在云壤停靠更大军舰是必要的。美国官员报告称,这是中国和柬埔寨之间秘密协议的一部分。据报道,根据该协议,柬埔寨允许中国军方进入该基地,以换取资金改善基地设施。柬埔寨官员证实,中国正在为云壤建设提供资金,但没有让中国军队进入的计划。
中国出台的《“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实质可归纳为一项明确精准的任务——提升中国境内外交通可达性。中国计划到2035年基本建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
中国坚定地在巴尔干南部和希腊建立了存在感,在东欧深化了与非欧盟和非北约国家的伙伴关系——例如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塞尔维亚,现在又在北非开辟了新领域。与美国注重其在世界各地的军事存在(美国在80多个国家设有750个基地)不同,中国的目标不是为了谋求霸权,而是为了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保持其增长轨迹。
在脆弱和受冲突影响的环境(FCAS)中,基础设施发展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它可以促进可持续和包容性发展,但也会加剧脆弱性和冲突。本简报认为,当地社区的大量参与有可能提高FCAS基础设施工作的冲突敏感性。然而,为了确保这些努力对脆弱性动态产生积极影响,还应适当注意在项目设计和实施方面所做的具体选择。
中国正在为非洲之角提出一项宏大的基础设施计划,包括扩建两大铁路以及建设红海和印度洋上的港口。按照中方的计划,肯尼亚的蒙巴萨-内罗毕铁路、连接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与吉布提的铁路,将适时向周边国家拓展延伸。
本政策简报首先讨论了斯里兰卡负债的可能原因,同时评估了国内和外部因素。其次,它研究了替代合作伙伴通过在该国投资可能产生的有益影响。再次,它列举了从斯里兰卡的经验中吸取的教训,以及中小国家如何避免陷入类似境地。最后,它为欧盟提供了一套政策建议。
2021年12月1日,欧盟推出“全球门户”计划,欲与“一带一路”比高下。本文重点介绍了“全球门户”计划满足亚洲发展需求的潜力以及欧盟在此过程中的作用。
“全球门户”是欧盟新近公布的国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计划。一经公布,该计划在欧洲掀起了激烈的争论。人们普遍认为,该计划不过是欧盟委员会的“品牌重塑工具”。作者认为,人们应将“全球门户”计划理解为欧盟委员会在自身设定的“道路”上迈出的一步。
建立一个值得信赖的、价值驱动的数字和技术生态系统以及通信和数字基础设施网络,是美国外交政策的首要任务。本文有助于分析韩国私营部门在数字连接相关领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包括对美国和韩国在印太地区数字连接方面的政策建议。
美中围绕海底光缆领域主导权展开激烈争夺。本月12日,美国宣布与澳大利亚、日本一同援助3个南太平洋岛国建设通信网络。中国也对此表现出兴趣。海底光缆被称为“数据动脉”,是重要的现代基础设施。因为帮助别国铺设海底光缆可以借机扩大自身影响力,美中的“援助争夺战”未来或愈演愈烈。
欧盟1日加入争夺全球影响力的大博弈,提出一项新的投资计划,将募集高达3000亿欧元的资金在世界各地修建基础设施。这一带有明确地缘战略使命的倡议延迟数年才诞生,旨在应对中国倡导的“新丝绸之路”。相关文件虽然没有提及中国,但是内容毫无疑问说明了基建计划针对的目标。
显示 658 条中的 161 到 18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