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疲弱的严峻状况,中国与世界舆论最近对于本次峰会将要商议的内容和可能达成的共识,已有很多分析和猜测。庞中英表示,在世界共同面对严峻经济形势背景下举行的本次G20杭州峰会,需要为解决世界经济难题提供方案。
当前,G20已经成为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主要平台。相比于其他的政策协调机制,G20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是,随着全球贸易持续低迷,各国经济逐渐分化,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已经陷入困境:面对各种紧迫或长期的复杂问题,各国政府束手无策;各项已经确定的合作意向迟迟难以推进;成员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不断加深。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改变,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地位发生了关键性变化。然而,这些变化却没能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得到充分反映。这一现象反映了全球各个经济体的结构及它们所选择的战略中的瑕疵。本文将分析这两个现象相互间的联系。
总的来看,预计今年全年出口形势比去年更为严峻:国际市场需求减少、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影响今年出口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企业建议政府出台稳定外贸的新政策、提高出口退税率、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等措施。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2月至6月,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量超过3.61万亿元,而2015年全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量才3.8万亿元,按照201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要求,2016年地方政府一般债务余额限额为107072.4亿元,而截至2016年6月底,地方政府债券托管余额为8.3万亿元,已接近限额量的八成。
G20不仅是其成员国政府之间合作的高端平台,还是其社会层面对话交流的立体平台,中国的企业、智库、青年、女性、非政府组织等各类群体通过主持和参加G20的相关配套活动,似是经历了一次全球治理活动的洗礼,对于培育中国社会组织的国际化和提升中国的软实力具有长远的意义。
展望G20杭州峰会的预期成果,具体来看,以下三个方面的成果值得关注:一、G20杭州峰会成立了贸易投资工作组,推动了贸易部长对话机制化。二、在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方面,杭州峰会的贡献最为突出。三、在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实质性地推动了该领域的合作和制度建设。
强有力的经济恢复需要财政刺激提振需求。融通性货币政策是经济恢复的前提,但是没有财政支持,货币政策自身也无法起到有效的作用。在经济繁荣时期,央行也许能够快速将通胀恢复到预期目标。但当经济深陷泥潭时,不应将扭转经济大局的全部希望放在货币政策上。
叙利亚不再是,也不会再成为以色列在战争或和平时期的谈判对手。有一个变弱、破碎的对手不一定是好消息,黎巴嫩的经验就说明了这一点。特别是,叙以冲突出现合理解决方案的前景已明显黯淡。当然,以色列与阿拉伯世界的关系,尤其是其与黎巴嫩的关系等其他元素也有影响。
如果拉丁美洲国家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拉美工业的状况将恶化,拉美国家利用反倾销税等贸易保护措施的能力将减弱。拉丁美洲可逐步采取措施,保证其与中国的商业关系给该地区带来可持续和公平的社会经济增长。
英国退欧的第一波负面影响正在冲击着欧洲的经济政策。由于害怕欧盟内进一步产生离心力,欧盟委员会决定不就葡萄牙和西班牙未实现约定的2015年预算赤字目标处以罚款。欧盟财务专员表示,此举是因为欧盟机构逐渐失去公众的支持。
中国将于9月4-5日在杭州举办G20领导人峰会,这将是该国的一次重要机遇,可借机展示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召集力,表明它的参与对解决全球性挑战必不可少。尽管这些目标错综复杂,但作为一次富有成效的会议的主导者,组织一场由很多人参与的G20峰会最为重要。
一年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6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8%,但其最新预期已降为3.1%。尽管4%与3%的差别看上去或许不大,但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生活标准的提高――特别是如果经济增长长期不温不火――影响很大。杭州峰会对改变这种局面不会起太大作用,但它使主要经济体的领导人会面并相互督促实施改革。
在全球经济增长的大伞之下,培育贸易与投资机会将成为G20成员的首要任务,而且三个全球性大国――美国、中国和俄罗斯都在各自开发它们自己的跨国贸易路线计划。这些重大贸易计划可以成为国家间合作与经济增长的契机,但它们也可能成为未来冲突之源。
如今,G20迎来从危机应对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的关键时刻。危机应对,侧重于化解肇始于发达国家的国际金融危机;而长效治理,必然要面向73亿人,让发展中国家共享发展。相信在中国积极推动下、在各方共同努力下,G20杭州峰会将更多体现发展中国家话语权、让发展中国家共享发展。
从2016年起,G20的首要使命已转到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上来,这就需要G20这个全球经济治理的首要平台具有长效治理能力。G20杭州峰会将是其从危机应对机制转型为长效治理机制的里程碑。当这种转型遇上“中国经验”,两者必然会发生“化学反应”,为世界发展带来巨大的拉动和提升。
2016年G20领导人峰会即将在杭州召开。当前,全球经济依然复苏乏力、贸易锐减,导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及2009年欧债危机的根源仍未解决。英国退欧带来的不确定性加大了金融风险,分化货币政策需要协调,全球金融深层次问题亟待解决。
房贷大幅增长有隐忧,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赵锡军表示,导致银行个贷上升有多方面因素,由住房市场点燃的个贷爆发十分醒目,这也是银行大力发展个贷的主动因素。“中国城镇化进程带来的大量购房需求使得房地产市场火热,城镇居民生活条件、居住条件的不断改善也给房地产加了一把火。”
“中国企业破坏了竞争”。为了说明这个观点,报道引用了当地一个律师的评论。他认为:第一,中国企业是个国企,背后由政府支持。不愁没有资金。第二,中国企业出的并购价格很高,“挤走了”其它国家的竞争者,显得不公平。文章还对海航的相关并购耿耿于怀,颇有微词。
8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第三个月下跌、美国商务部修正后的GDP数据低于预期,这些都显示美国经济复苏基础并不稳固,美联储年内可能加息一次,而且可能沦为为了加息而加息,“加息”这种外界干扰因素对中国的干扰也将越来越小。
显示 12672 条中的 12261 到 12280 条结果
探访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现场
探访珠恩嘎达布其口岸
“新红专”轮亮相海口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