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的内部纷争与加息预期的不确定性,症结不在美联储——鸽派也好,鹰派也罢,他们只是按照数字讲话的技术主义官僚。美国货币政策的调整,关键是美国经济表现。从二季度的美国经济成绩单看,美国经济2016年二季度增长1.2%。这一数字远低于外界2.6%的预期。这已是美国经济连续三个季度低增长,难怪IMF会调低美国经济增长预期。
尽管夏天已然过去,但最近的中国楼市却似乎并不打算更换季节。近期,内地楼市开启“秋老虎”模式,引起海内外关注。专家指出,当前楼市“高烧”不仅因为自住型需求增大,更与经济转型时期投资回报率下降、大量资金涌入楼市有关。但长期来看,投机炒作带来的“高烧”难以持续,楼市重新回归理性健康发展仍是大概率事件。
就在不久前,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等4部法律修改的决定。总体上看,对4部法律进行修改,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是对中国管理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对外开放大门进一步敞开与近年来中国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息息相关。
软实力是一个内涵丰富而外延宽广的概念,其准确定义还在不断完善和深化。可以说,软实力意味着超越短期的物质利益而具有长远和宽广的目光,深入精神内核,是顺应潮流的一种力量。从企业发展来看,软实力是品牌建设的一个核心因素,也是目前全球顶级品牌专家的热门话题。
经济不平等已上升至美国政治议程的首位。作者认为,关于美国的经济不平等存在五个误区。虽然不平等本身可能不是一个问题,但贫穷是。没有证据显示,经济不平等增加了贫穷。实际上,通过把新的负担强加于富人来降低不平等的政策可能会减缓经济增长,减少工作机会,从而事与愿违地伤及穷人。
更高的消费支出据称将引诱企业投资新产品和设施,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并提高消费价格。不过,迄今为止,负利率并没有带来预期中消费者或企业行为上的改变。作者认为,我们超出了利率削减对于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作用范围。政府现在需要制定其他政策,如对基础设施进行投资及有针对性的税收优惠。
作为金砖国家和G20的重要成员,巴西经济近年来星光黯淡,这在巴西精英看来既有巴西国内政治的因素,也与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外部因素密切相关。巴西期望本届G20杭州峰会能为提振世界经济增长做出贡献,同时借助峰会向世界传达巴西经济的积极信息。
中方作为G20峰会的主席国,推动确立了促进贸易和投资开放、推动劳动力市场改革、鼓励创新、提高财政可持续等结构性改革的9大优先领域和48条指导原则,直达全球经济治理中的病灶,是疗效可期的综合长效药方。
“中国药方”提出了包括创新增长战略、结构性改革、全球贸易增长战略、全球投资指导原则等一系列解决方案。不仅为世界经济指明方向,而且规划了增长路径。“中国药方”不仅是中国智慧的全球分享,中国模式的全球分享,中国经验的全球共享,也包含了之前历次G20峰会所取得的成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鼓励小微企业发展,也将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更有利于资源充分利用和实现和谐发展。此次G20杭州峰会上“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以创业助力新经济,也将使得“中国良方”惠及更广。
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外部失衡在缩小,且近几年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稳定。目前,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各国国际收支状况(包括经常账户余额、实际汇率、对外资产负债表、资本流动和国际储备)的持续多边评估,这些失衡再次扩大。
就爱尔兰与苹果公司之间的税务协议进行了两年多的调查之后,欧盟委员会声称,苹果公司欠钱,必须支付130亿欧元的税款,且爱尔兰税务当局需要收回这笔钱。欧盟委员会的这一裁定很可能影响欧盟成员国实施财政政策的方式,也使共同市场的演变朝着严格实施欧盟委员会制定的竞争规则的方向迈进。
乌兹别克斯坦迄今为止唯一一位总统伊斯兰・卡里莫夫的离世使这个人口最稠密的中亚国家陷入不确定性。该国对稳定性的关注胜过对经济与政治自由的关注,致使该国成为世界上最不自由的国家之一。基本自由缺失这一情况不太可能在该国选出总统继承人后立即发生改变。
近年来,经济的数字化稳步加速。对于这一现象,针对家庭的零售金融服务也不例外。一种关于数据的全新方法与供应商和消费者之间互动的新模式相结合,造就了零售金融服务的数字化转型。如此大规模的转型给金融业带来了无数机会,但同时也带来了大量复杂的监管问题。
考虑到对矿区投资不足可能导致的政治后果,政府为何不把采矿获得的收益进行常规性再投资呢?作者认为,将采矿收入再投资于产区存在着三个问题:不可再生资源的收益是不稳定的;设计粗略的收益共享机制实际上可能恶化而非减轻问题;当地方政府获得更多收益时,他们所提供的社会服务不一定会得到改善。
研究发现,欧盟国家,尤其是内陆国家,将大大受益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对东欧和中亚来说同样如此,东南亚的贸易增长也将得以小幅提振。相反,如果中国寻求在“一带一路”区域内建立一个自由贸易区,欧盟成员国的受益将减少,而亚洲则将受益更多。
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和来自世界各地的领导人,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俄罗斯总统普京,齐聚老挝首都万象。本文介绍了了解东盟经济潜力需要知道的12件事。
2016年9月6日至9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应东盟轮值主席国老挝总理通伦的邀请,将出席在老挝万象举行的第19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纪念峰会、第19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和第11届东亚峰会,并对老挝进行正式访问。
9月5日,G20杭州峰会期间,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两国能源部门负责人表示,他们将联手稳定石油市场。可以说,这两个分别来自欧佩克和非欧佩克的两大产油国,已经意识到了全球油价暴跌对产油国财政的危害性,决定联合行动。不过,两国尚未就限制原油产量和结束生产过剩状态达成一致。
从1979年到2015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速高达9.4%,人均GDP从419美元增至8000美元。这一时期,全球贸易空前繁荣,带动了资源的全球配置,形成了亚洲生产、美欧消费、中东拉美提供原材料的全球价值链体系。在这一体系之下,中国多年来扮演了“世界工厂”的角色,通过投资和外贸驱动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显示 12786 条中的 12281 到 12300 条结果
首批俄罗斯免签旅客入境
重庆中亚班列去程今年前8月发送货值近6亿元
新华全媒+丨服贸会上的科技新看点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