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在走向又一个“黄金十年”的新征程上,业内人士认为,中国提出的这一倡议将继续盛行,在科技创新、数字和绿色能源等领域推进新的合作。将更加重视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更加积极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
华为最近在智能手机芯片生产方面取得突破,堪称中美科技竞争的一个分水岭。美国主导的出口管制非但没有减缓中国科技产业,反而似乎促进了中国国内产能。事实上,中国现在的技术似乎已接近美国的先进水平。
云计算对亚太地区中高收入经济体的经济影响是巨大的。
随着中国想办法弥补减少的年轻人口红利,机器人技术作为一种解决方案出现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核心是更广泛地引入工业机器人来实现制造业的自动化。
日本经济新闻社与中韩两国媒体联合实施的“日中韩经营者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关于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AI)的目的,三成中国经营者列举了开发新产品和新服务。九成以上日中韩企业对使用生成式AI处理内部事务持积极态度。
本报告分析了美国技术平台的潜力、美国当前技术政策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美国应对中国竞争对手的策略、与中国技术脱钩的相关风险等,重点关注高科技产业,包括人工智能、云技术、超级计算机、量子计算和微电子,以比较中美各自的技术潜力。
本研究报告定义并详细介绍了平台监管的一系列当前趋势,概述了未来可能的途径。
硅光子学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新兴技术,通过使用标准半导体制造工艺在硅上制造光子元件,有可能减少延迟,同时提高效率。这可能会改变中美在控制先进半导体方面竞争格局。
中俄合作的关键领域之一是遗传学和基因组学。两国庞大的遗传多样性为联合研究揭示各种疾病复杂的遗传基础提供前所未有的平台。
激光雷达技术对自动驾驶至关重要,中国企业正在加强该技术领域的研究,有关专利申请已超越同领域的日本和美国公司,控制着全球一半以上的市场。
华为和小米近期都发布了具有先进数字功能的新车。两家公司的目标是让手机客户继续购买高科技汽车,并在苹果可能加入竞争之前抢占先机。
中国的比亚迪取代特斯拉成为全球最畅销的电动汽车品牌,这是2024年第一周最引人注目的头条新闻之一。但这只是中国绿色转型近期达到的里程碑之一。
新的通用和专门机器学习模型将在未来几年对中国和美国产生深远而未知影响。这两个国家都处于开发这些工具前沿,并受到影响。
中国可能会成为世界人工智能的领导者,而香港在这方面可以发挥作用。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是强大的,并将继续增长。
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数字经济体,其数字经济规模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高达41.5%。到2025年,“预计数字经济在促进共同繁荣方面的积极作用将越来越明显”。
SEIDA是一家芯片设计服务商,其称专业化的软件工具OPC是芯片设计“不可或缺的技术”,并表示将在2024年初提供该工具。SEIDA表示,该产品的中国版本将“打破外国垄断”,帮助中国芯片技术实现自力更生。
企业ESG表现的提升是实现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目标的关键动力之一。关于中国企业的ESG表现,在认识与实践之间存在差距,数字化转型为ESG发展提供新思路。
中国科技公司越来越多地转向国际市场。这一转变不仅意味着追求新市场,也是面对国内市场饱和与监管限制做出的战略调整,突显全球科技竞争格局的不断演变。
2022年,中国研发经费投入超过3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0.1%。这一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私营企业。
“数字丝绸之路”在东南亚的未来将取决于中国在前沿技术领域获得主导地位的能力,以及在该地区数字市场中扩大份额的能力。
显示 3143 条中的 301 到 320 条结果
镜观世界丨魅力莫斯科
第二届“中国在卢汉”文化节在阿根廷举行
超28万名!“中国第一展”境外采购商创历史新高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