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必须在不牺牲其技术独立性的情况下,通过国际伙伴关系利用人工智能的潜力,与中国保持开放合作。
中国已经在电动汽车和小型无人机等领域成功提升了产业竞争力。人形机器人无疑是下一个重点发展领域,而中国的目标是坐上全球头把交椅。
人工智能(AI)、半导体、量子计算等关键技术因其不可或缺性和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关键作用而备受关注。该研究对中国、美国和欧盟在这些技术及其细分领域的表现进行了比较。
随着量子信息科学与技术(QIST)的不断发展,美国可能别无选择,只能依赖中国。
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目前供应着全球约60%的智能手机,它们从默默无闻者发展成为全球创新者及西方同行的强力竞争对手。2025年第一季度,三星占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的20%,苹果占19%,而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几乎占据剩余份额的全部。
尽管在2021年明确禁止加密货币,但中国却在大规模投资区块链技术,并将其定位为国家数字和地缘政治战略的核心支柱。
各国加强人工智能技术的监管措施还为时不晚,人们应寻求释放国家力量,以维护当代和子孙后代的利益。
人工智能的潜在好处为非洲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增长带来巨大希望。
通过整合人工智能驱动的创新和协调区域人工智能粮食安全战略,东盟可以减轻全球供应中断的影响,并建立一个更可持续、更自给自足的粮食系统。
马来西亚的半导体产业能否开辟出一条向上发展的道路呢?
如果美国公司无法进入全球市场,美国将无法实现人工智能主导地位。
21世纪太空领域最重要的转变是商业航天的快速发展。
争夺人工智能主导地位的竞赛正在加速。今天的情况与上一次大规模推出数字基础设施的情况也有很大不同。
文章认为,数字政策已成为跨大西洋关系中的新裂痕。当美国科技公司主导着推动欧洲发展的数字基础设施时,欧盟已成为全球数字市场的主要监管者。
人工智能领域变化迅速,2025年开局便迎来了一场巨变,即DeepSeek的横空出世。这一中国人工智能模型打破了美国主导的人工智能格局。印度应从多个战略角度来思考如何发展人工智能。
美国要想在人工智能领域保持现有的竞争优势和全球影响力,就必须认清现实,积极向世界出口和推广其人工智能产品。
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去年巩固了其在中国市场的领先地位,相关产业总产值同比增长逾7%,并提升了兼容性以支持更广泛的设备。
无论是通过对量子硬件和软件的监管、学术伙伴关系、政府沟通、双边条约、新的贸易协定还是其他外交手段,奠定新一轮技术合作基础的时机已经到来。
颠覆性技术已成为中美战略竞争的关键领域,而量子技术与人工智能一样,是其中的关键。
本文探讨了国家创新体系框架如何指导人工智能产业政策,以促进创新。
显示 3226 条中的 61 到 80 条结果
上合学子 天津访学
上合学子共赴文化交流之旅
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夏日
第五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