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11时,随着一声汽笛长鸣,京津冀首趟直通北欧芬兰的中欧班列驶出石家庄国际陆港,前往芬兰首都和最大港口城市赫尔辛基。
11月23日上午9时,一列班列从连云港中哈物流合作基地鸣笛发出,20天后它将抵达俄罗斯莫斯科沃尔西诺站,标志着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共建“一带一路”首个重点项目——连云港中哈物流合作基地首次开通至俄罗斯中欧班列。
本月初,《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保管机构东盟秘书处发布通知,宣布文莱、柬埔寨、老挝、新加坡、泰国、越南等6个东盟成员国和中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等4个非东盟成员国已向东盟秘书长正式提交核准书,达到协定生效门槛。
今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伙伴关系30周年。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许宁宁从事中国东盟商务合作也有30年了,他是中国东盟关系飞速发展的参与者、见证者和记录者。在纪念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系列活动举办前夕,记者对许宁宁理事长进行了专访。
记者从广西钦州港海关获悉:今年前10月,经钦州港口岸外贸进出口总值达1042亿元,超过去年全年总额,同比增长42.1%,这是钦州港口岸开港以来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千亿元。
10月,中欧班列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首列专列,搭载100标箱货物从江苏(苏州)国际铁路物流中心出发,在内蒙古二连浩特出境,最终到达波兰马拉舍维奇。
日前,由马来西亚—中国总商会主办、中国建设银行马来西亚机构等单位协办的“第十一届马中企业家大会暨第二届马中青年企业家论坛”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
随着首批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我国西北地区第一个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新疆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提速”,人才、资金、产业等要素正快速向试验区集聚。
新加坡企业发展局24日发布报告,将2021年该国商品贸易总额的同比增幅预期上调至17%-17.5%,将非石油类本地产品出口(Non-oil domestic export, NODX)同比增幅预期上调至9.5%-10%。
22日上午10时,满载着价值410万美元的1300吨四川茶叶的专列从成都国际铁路港出发,启程前往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这是今年开行的第2列四川茶叶出口中亚专列。
21日夜,上合示范区青岛多式联运中心的外勤货运员顶着呼啸的寒风,为一列即将发往俄罗斯的欧亚班列做最后的安全检查。班列上满载着电视机、电烤箱等家用电器,15天左右就能抵达目的地——俄罗斯莫斯科的沃尔西诺。
记者11月17日从西安海关获悉:今年1月至10月,陕西省进出口总值3901.5亿元,同比增长26.5%,已超过去年全年外贸规模。其中,出口2091.7亿元,同比增长33.9%;进口1809.8亿元,同比增长19%,同期贸易顺差281.9亿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柬埔寨王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以下简称《协定》)将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实施。
码头业务是中远海运集团的核心资源,是中远海运全球网络布局的基础和战略支撑点。近年来,中远海运突出“支点”作用,不断强化“一带一路”沿线港口布局。
11月8日上午,昆明综合保税区首票通过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9810”方式申报的货物顺利在经开片区通关。
11月17日,第十四届中国-拉美企业家高峰会的主题活动之一——中拉企业家理事会年会暨中国(重庆)-拉美经贸交流会正式举行,来自中国和拉美的政商学界人士就疫情后,经济如何恢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要参与方。近年来,中拉经贸合作进入了发展快车道,展现出蓬勃生机。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继续保持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双边贸易额已连续3年超过3000亿美元。今年1—9月,中拉贸易额达到3318.8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45.5%。
汽笛长鸣,装载着TCL集团波兰工厂生产所需液晶显示面板和电子元件的中欧班列,从广州货运中心下元站缓缓驶出,15天后将抵达波兰马拉舍维奇。
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21日提供的信息显示,该集团接手运营文莱摩拉港后港口效率大幅提升,吞吐量逐渐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目前,码头升级改造工程持续推进,集装箱吞吐量增长加上开展新增业务,收入及利润均实现较大增长。
随着香港籍集装箱货轮“海丰立诚”号11月5日靠泊海天码头,厦门港今年以来新增的国际班轮航线已达15条。该航线运行于东北亚—中国—东南亚之间,沿途靠泊韩国釜山、中国厦门、新加坡、马来西亚巴生、泰国林查班等港口。
显示 21520 条中的 6881 到 6900 条结果
“新红专”轮亮相海口
新华全媒+丨北京发出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
中老铁路加强养护迎暑运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