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9月10日发布的统计数据表明,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双边贸易保持高速增长。2020年,东盟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我国连续12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今年前8个月,我国对东盟进出口5539.2亿美元,增长33.3%,占同期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14.5%。
10日,随着考拉海购首批40件退货包裹陆续完成卡口登记入区、分拣理货、退货申报、货物入仓及上架销售等流程后,标志着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保税区(简称合肥经开综保区)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1210模式)退货中心仓正式投入运营。
首列“铁路快通”中欧班列近日在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正式发运。同时,一列国际班列也通过“铁路快通”模式由新疆霍尔果斯口岸进境驶往重庆,这标志着全国海关对中欧班列的监管进入全新阶段。
9月13日上午,广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组委会在广州新闻中心举行2021海丝博览会新闻发布会,组委会副秘书长、广东省商务厅副厅长陈越华介绍了展会筹备情况,省贸促会副会长崔爽、广州市商务局副局长魏敏、广州市贸促会副主任张彦就展会和主题论坛情况回答了媒体提问。
根据义乌海关统计数据显示,1-7月“义新欧”中欧班列进出口货值267.1亿元,同比增长130.7%,提前5个月超过去年266.7亿元的总货值。
自2016年广州首开中欧班列以来,5年间的发展呈快速上升趋势——广州中欧班列共从广州大朗站发运班列387列、标箱35932个,申报进出口货物总值超140亿元。
第十八届中国—东盟博览会13日在广西南宁落下帷幕。本届东博会共组织签订国际、国内合作项目179个,总投资额超3000亿元,较上届增长13.7%,签约项目总投资额创新高。
9月11日下午,停靠在北部湾港钦州港大榄坪南作业区2#泊位的“彩云河”轮汽笛鸣响,随着最后一个集装箱吊装作业完成,缓缓驶离钦州港集装箱码头,标志着北部湾港钦州港-吉大港南亚YCX线正式开通,为腹地客户提供钦州港至孟加拉、新加坡等国家之间的进出口直航服务,较原驳运转海运方式更具时效性、经济性。
2021年第37周(9月6日-10日),天津航运指数(TSI)收于1848.63点,相比9月3日(第36周最后一个发布日)累计下跌0.50%,连续7周环比上涨势头中断。
记者13日从海关总署获悉,截至目前,东盟十国近1500种农产品、食品已可对华出口。
9月9日,2021“丝路海运”品牌影响力论坛在厦门举行,来自全球的港航机构代表以及行业专家参与交流,为“丝路海运”品牌建设与发展建言献策。
海内外港航业负责人共同探讨未来疫情背景下、新发展格局中该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共同维护国际供应链的稳定与韧性。
9日上午,2021“丝路海运”国际合作论坛平行论坛——港航业共同维护国际供应链的稳定和韧性在福建厦门举行。多地港航人齐聚鹭岛,共同探讨如何维护供应链的稳定与韧性,如何抓住机遇,共同应对挑战。
日前,2021“丝路海运”国际合作论坛在厦门举行。据了解,“丝路海运”全球朋友圈正持续扩大,新平台、新路径探索持续深入,努力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来自全球航运物流界相关负责人共同发出《第三届“丝路海运”国际合作论坛厦门倡议》。与会人士认为,疫情给供应链带来的巨大冲击,气候变化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挑战,应共同推动构建和谐畅通有弹性的供应链。
据吉隆坡消息,9月11日,由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马来西亚对外贸易发展局、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中国建设银行举办的2021年中马企业跨境合作线上对接会启动仪式在线上举行。
9月11日上午,装载着约3300方、价值约600万元木材的中欧班列(新乡号),从俄罗斯一路驶来,驶入位于国家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河南现代公铁物流园。这是从俄罗斯进口的首趟木材班列,标志着中欧班列(新乡号)开启中俄线路常态化运行。
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东博会)13日落下帷幕。本届东博会规模扩大,国际参与度进一步提升,签约项目总投资额创历届之最。东博盛会正谱写中国与东盟携手世界前行的壮美篇章。
9月10日,为期4天的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广西南宁隆重开幕。
正在此间举行的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上,海关总署联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了中国—东盟贸易指数。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东盟贸易指数较2010年上涨141.09%。
显示 21620 条中的 7721 到 7740 条结果
山东港口青岛港外贸航线数量持续增加
上合学子 天津访学
上合学子共赴文化交流之旅
第五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