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地区在面对人为和自然灾害时的脆弱性显而易见。有必要加快变革性的能源政策行动。
滞胀的特征是经济增长停滞、高通胀率和高失业率。当前,全球经济面临快速下行和高通胀,这都是滞胀的征兆。那么,经济衰退/滞胀对石油行业意味着什么?
本文旨在构建一个框架,以帮助解释能源获取干预措施如何影响减贫、提高受教育程度、改善生计和卫生服务等发展成果。本文详细阐述协作框架过程,并提供监测、评估发展的方法。
中国正在海南沿海建设全球规模最大的商业化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分析人士认为这是可再生能源增长势头正在加快的迹象。
本文简要回顾了2022年底通胀的宏观经济驱动因素,然后研究过去十年持续能源投资不足,以及这如何使市场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影响。本文还考虑了私人资本如何能够加快清洁能源采用,以适应不同市场独特条件和需求。
《国防生产法案》可以提高国家能源系统的弹性,并对国家安全具有明显潜在利益。
欧洲正面临冷战结束以来最大的能源危机。波兰受到的影响较为严重。化石燃料价格在过去12个月里大幅上涨,而波兰经济严重依赖化石燃料。能源部门目前需要一个危机应对计划。
电力市场正在经历一个前所未有的动荡时期。法国核电装机容量不足,加之天然气和煤炭价格处于历史高位,令欧洲电力系统承受着巨大压力。
一项新的评估发现,中国拥有世界上尚未利用的、有利可图的最大水力发电潜力,如果加以开发,能够满足该国30%的电力需求。
一系列严重的国际危机,无论是间接的还是系统性的,都对中亚的交通、能源和水资源的连通性产生了严重影响。
本文探讨了非洲能源部门产能过剩的悖论,这可能导致非洲能源消费者面临能源价格上涨,并对非洲大陆向更清洁的能源过渡产生影响。本文指出了一些有助于解释产能过剩的因素,例如规划的质量、政治利益和理念,以及发展捐助者和私人投资者的作用。
由于无法启动向可再生能源的过渡,加上严重依赖燃料进口,孟加拉国在能源安全方面处于困境。
过去,海湾地区能源行业的大佬们只致力于保护化石燃料。现如今,许多人宣称致力于脱碳。
本报告分析了加氢站的经济性,概述了欧洲及其他地区在基础设施发展中通常采取的支持措施,重点研究了在初始需求较低的情况下相关工具的成本效益。
过去几年,大流行病和地缘政治因素引发了严重的粮食危机,严重影响了“全球南方国家”的低收入国家和社区。这场危机导致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各国转向自力更生或寻找其他粮食来源;二是出现新供给线。适用于粮食安全的情况也适用于能源安全。
气候分析人士说,中国有望提前5年左右实现其2030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的目标。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将太阳能电池板送入太空,从轨道上收集太阳能,从而创造了可再生能源历史。
本文阐述了大西洋两岸以及欧元区内部能源价格通胀的不对称,并详细说明了决定因素。它强调了国家补贴计划在推动欧元区国家通胀分散度方面的作用。
本文概述了交通运输政策制定者短期内可用于提高货运部门能源效率的政策工具。
本文解释可再生能源丰富的大湄公河次区域6个国家,在努力实施全面框架以实现区域电力交易时所面临的复杂挑战。
显示 1817 条中的 421 到 440 条结果
“新红专”轮亮相海口
新华全媒+丨北京发出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
中老铁路加强养护迎暑运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