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可能是对抗气候变化的转折点。如果说2021年存在一个“能源议程”,那就是让所有能源领导人努力利用新冠肺炎疫情后能源体系带来的机会。
天然气价格上涨本是史无前例,现在却变成历史性的,亚洲液化天然气价格已经打破所有记录。与任何价格飙升一样,后果很容易预测。但这次危机也帮助人们重新审视关于天然气市场的3个假设。
气候变化对俄罗斯经济的威胁是双重的。随着世界转向低碳能源和碳中和,俄罗斯对碳氢化合物生产过度依赖是明显的弱点。气候变化将继续迫使俄罗斯内部发生变化,无论其领导人是否承认这一问题。随着主要能源出口市场加快环境政策制定,俄罗斯内部最直接、最重要的变革动力将来自外部。
如今,中国是全球能源金融巨头,其海外能源投资仍主要集中在化石燃料领域。面对中国能源融资在全球的迅速扩张,美国应通过为全球清洁能源发展提供利率合理的融资,与中国展开竞争。
发展援助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能源部门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越来越多地被用于促进太阳能和风能等新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但是,援助与非洲国内优先事项之间的关系很复杂,结果并不总是如捐助国所希望的那样。通过收集来自不同非洲国家多种不同方法的经验,本文分析了新可再生能源发展援助的最新趋势。
印度应改进海外石油投资策略,转向投资发达国家能源企业规避风险。本文建议,印度应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能源丰富的发达国家投资油气资产,以此对冲国际市场能源价格波动风险。这种投资应通过主权财富基金而非国家石油公司完成。
石油行业的“繁荣时期”已经过去。对于新生产者而言,糟糕的前景意味着项目削减。因此,应考虑让国家投资石油部门,考虑其潜在回报以及它可能对其它国内目标(如气候目标、环境福祉和财政稳定性)产生的负面影响。本文探讨了新兴油气生产商面临的最新挑战,并探讨了应对危机的最佳实践。
越南拥有丰富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通过利用这些可再生能源,越南可实现能源结构多样化和经济增长。然而,越南还需克服许多法律、人力资源和经济挑战,才能充分发掘其可再生能源潜力。
伊拉克正在努力提高能源安全,并使供应多样化。要减少对伊朗的依赖,伊拉克需要数年时间和数十亿美元的投资。因此,在短期内,伊朗仍是伊拉克最经济可行的能源来源。如果不能获得伊朗的供应,伊拉克的财政和技术能力以及可用的天然气和发电选择都将受到限制。
作为一种有助于美国州政府实现气候、废物管理和其他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策略,可再生天然气正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为政策制定者评估可再生天然气资源的潜力、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影响,以及州一级部署和政策选项提供全面的指导意见。
新兴经济体能够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实现经济增长吗?对决策者来说,今天有哪些机会?各个地方如何在减少排放方面取得进展,同时又能满足社会对发展的期望?应该如何思考经济发展和清洁环境之间的权衡?本文通过深入的案例研究来探讨这些问题。
要使全球气温升幅低于工业革命前的2摄氏度,就需要在21世纪下半叶几乎完全实现能源系统的脱碳。这需要增加使用绿色技术并实现技术多样化,以取代现有的高碳技术。拥有强有力气候政策的地区将成为低碳技术的试点市场。本研究确定了欧盟地区绿色技术现有的和潜在的专业性,并提出了一种方法来确定有助于实现这一潜力的政策。
在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露事故10周年临近之际,核能占到日本发电量的7.5%左右,而在事故发生前占比为30%。日本在寻求弥补核能损失的过程中遭受意想不到的后果。
随着各经济体在新冠肺炎疫情危机后寻求重建,人们有机会加快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形成更可持续的经济模式。本文指出,来自采掘业的收入可以为这一努力提供关键资源。
煤炭占全球能源结构的27%,更占化石燃料所产生的排放量的39%。如果世界想要迅速大幅减排,人们的任务是让西方煤炭消耗量下降的成果翻倍,并让这种成功在亚洲上演。这并不容易。为此,亚洲需要有新的政策来消除其惯于使用煤炭的习惯。这样做符合亚洲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本文旨在概述在综合能源系统的背景下,氢能作为欧洲天然气行业脱碳努力的一部分所发挥的作用。
根据近日公布的新计划,欧盟希望到2050年将海上风力发电能力从12吉瓦提高到300吉瓦。欧盟委员会“海上可再生能源战略”也将在同一时间框架内实现40吉瓦的海洋能源。到2050年欧盟的海上风电能力将提高25倍。“海上可再生能源战略”确认了气候中和的优先地位。
为了迎合美国应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发挥领导作用的呼声,促进美国的经济和国家安全利益,拜登—哈里斯政府需要做的远不止是重新加入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美国还应扩大有关气候和清洁能源的国际援助计划。
尽管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有着共同的利益、市场和经济政策,但它们之间的能源合作并不多,尤其是与天然气相关的合作。随着海合会国家逐步开始开发天然气资源,人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即以跨境管道网络形式进行的区域协调能否更有效地帮助海合会国家将天然气资源货币化?
如果欧洲国家想要成为新兴绿色氢市场的领导者,它们最好合作,避免单打独斗。在经历数月引发严重经济危机的全球性新冠肺炎疫情之后,欧洲不应错失利用其复苏计划建设清洁氢社会的机会。这种转型有可能取得成功,但需要政策、技术、资本和社会之间的密切协调,以避免落入过去的陷阱和低效状态。
显示 1811 条中的 921 到 940 条结果
新华全媒+丨北京发出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
中老铁路加强养护迎暑运
新华全媒+丨第9届中国—南亚博览会开幕
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优秀案例征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