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遏制疫情扩散的限制措施可能导致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低迷。疫情已经对能源行业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预计2020年全球能源使用量将下降6%,可再生能源行业也未能幸免。随着世界各国政府加大力度刺激经济,有两件事是明确的:应投资于增强公民健康和福祉的项目;必须着眼于降低经济和基础设施的脆弱性。
近年来,石油下游产品盗窃行为(指非法经营成品油)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一项利润丰厚的产业,对经济、安全、环境和社会等多方面构成威胁,必须得到有效解决。为此,本文阐述了具体对策、法律和政策举措,以及区域性和国际性措施。
中亚跨境贸易的历史精神正在能源领域复兴。曾让丝绸之路成为世界贸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那张古老的联络网如今再度发挥作用。中亚和南亚国家正在事关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展开合作,即能源共享,但这尚未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就在世界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而停摆之前,美国国会正在就各种旨在促进能源创新、能源技术部署和能源制造的法案进行谈判。例如参议院能源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提出的《美国能源创新法案》。它与其他许多法案一样,代表着一个重要的机会,可以推动有关美国能源竞争力、创新和产业战略未来的对话。
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经济危机可以转化为福音,启动一个无论如何最终都需要启动的进程。如果美国国内那些现在生产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地区看不到自身在低碳经济中可行的经济角色,很难想象美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采取严肃的行动。同样,当美国许多州未能实现经济多元化,摆脱对采掘业的依赖时,很难想象会出现广泛的经济增长。
据估计,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已经从美国政府每年提供的205亿美元补贴和税收减免中受益。国会不应该再向动荡的石油和天然气行业提供紧急援助,从而加剧气候危机,而是应该把重点放在提高能源生产州的预算,为失业的石油和天然气工人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以及重建清洁和可持续的经济。
对拉美地区石油生产商而言,中国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萎缩,加之全球油价暴跌,可以说是最糟糕情况。不过,由于中国在经济出现复苏迹象之际战略性地增加原油储备,3月份中国原油进口恢复得相对较快。但是,美国能源信息署指出,防疫措施仍在产生影响,可能影响整个第二季度的中国原油进口、炼油厂运营和国内消费。
与新冠病毒一样,各种环境退化对俄罗斯的威胁要大于对北约、美国等国的威胁总和。而俄罗斯在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的严峻威胁方面做得很少。俄罗斯应认识到环境退化和气候变化带来的威胁的严重程度,在二十年内对能源转型进行全面的公平的评估。
鉴于航空部门脱碳面临独特挑战,美国联邦政府应该出台务实的、针对具体部门的联邦政策,鼓励使用可持续航空燃料。为此,本文给出一套短期和长期的联邦政策选择。
油价暴跌是由美国石油市场的一系列巧合引起的,并不一定代表未来的市场状况,但后面也可能会重复出现类似于4月20日的情况。需求是出现这种空前状况的主要原因,也是其最终解决方案。需求极低和存储能力有限令油市承压。除非全球需求再次回升,否则油市将继续动荡。需要明确的是,这个问题不仅限于美国,还涉及全世界。
由于石油产量下降速度较慢,石油储罐正逐渐被填满。为应对这一情况,欧佩克及其盟国4月宣布了一项历史性的减产协议。但是,原油的产量不太可能迅速下降,使得原油市场在5月、6月甚至在2020年夏天晚些时候恢复平衡。随着原油库存增加,市场压力也在随之增大。
石油价格战造成了沙特和俄罗斯之间的敌对,也拖累了美国。在这场冲突中,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高估了沙特的能力,或给沙特造成巨大影响。
作者认为,短期内油价将重挫。从中期来看,在后疫情时代,石油需求将永久减少。此外,乐观的态度也会带来积极的影响。如果公路旅行和航空运输减少,那么不仅石油消耗将降低,一些部门的碳排放量也会下降。这将在人们应对气候变化的斗争中发挥积极作用,并将帮助人们实现气候中和。
2017年底,中国公布了国家排放权交易体系(ETS)建设方案。中国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初期阶段包括发电行业,而其它能源密集型和高排放行业也将在未来几年加入。就背景而言,仅中国的电力部门就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交易体系,相关排放量是目前欧盟排放交易体系下排放量的两倍。
由美国、沙特和俄罗斯牵头达成的创纪录的石油减产协议是旨在在新冠肺炎危机期间稳定全球经济的主要多边措施。尽管各方存在利益冲突和协议框架松散,但共同的经济困境将有助于各方在未来几个月内保持履约状态。如果危机持续存在,那么协议可能会演变成制度化的机制,从而有助于减少超级大国之间的对抗性政治言论。
近期OPEC+达成史上最大减产协议,结束了长达六周的能源市场动荡。对于俄罗斯而言,这是一个很大的挫折。这场危机始于3月6日在维也纳举行的OPEC+会议,此次会议讨论了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需求冲击的应对措施。当时俄罗斯拒绝加入减产计划,并明确表示没有谈判或妥协的余地。
在新冠肺炎大流行之际,石油工业的危机也在持续。虽然新冠肺炎传播规模和造成的悲剧在人们脑海中占据重要位置,但是,石油市场崩溃更为抽象,其长期后果将很严重。在美国,石油工业已经在崩溃,但石油在美国经济中并非像在中东和俄罗斯那样发挥核心作用。特别是在非洲,石油市场崩溃可能会摧毁政府收入。
俄罗斯《消息报》网站4月22日刊载文章《如何拯救接连暴跌的石油市场 专家认为“欧佩克+”应达成新限产协议》,文章指出,在当前的情况下,油价尚无上升动力,唯一合理的解决方案是“欧佩克+”相关国家提早减产,而不是等到5月。专家预估,直到生产国做出减产新决定之前,油价将持续低位波动,甚至还会出现负值。
2020年世界经济正在“大出血”。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工人被迫呆在家里,飞机无法起飞,石油需求量暴跌。3月初,沙特和俄罗斯之间暴发的石油价格战,加剧了对石油市场的冲击。整个石油行业几乎崩溃。4月12日,石油输出国组织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盟国达成减产协议,试图刺激油价。然而,这项协议或不太可能奏效。
亚太地区约占全球总人口的60%,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50%,在全球28个特大城市中,亚太地区占17个。未来十年亚太地区做出的决定将极大地影响全球地缘政治和脱碳进程。本文考察了中美贸易冲突的持续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地缘政治变化对亚太七个国家的影响。
显示 1815 条中的 1041 到 1060 条结果
“新红专”轮亮相海口
新华全媒+丨北京发出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
中老铁路加强养护迎暑运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