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给出了许多具体的措施,其中最重要的限产手段有两个:一是从2016年起,三年内原则上停止审批新建煤矿项目、新增产能的技术改造项目和产能核增项目;确需新建煤矿的,一律实行减量置换;二是从2016年开始,按全年作业时间不超过276个工作日重新确定煤矿产能,原则上法定节假日和周日不安排生产。
中国已在2013年度过了“煤炭高峰期”(peak coal),到2040年,该国的需求将再降13%。这增加了“搁浅资产”的风险。如果资源市场明显下降,不仅股东会感受到影响,其他人也可能被所谓“碳泡沫”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影响,包括帮助补贴出口基础设施(如铁路和港口)前期成本的纳税人。
东盟或许最快要到10年后才能见到该地区第一座运行的核电厂,很可能是在越南。因此,东盟各国在核安全合作方面并没有迫切性。但政府和公众都应开始对此事进行讨论。2011年3月福岛事件关于自满的危害的深刻教训是东盟无法忽视的。
欧佩克将减产约120万桶/日,新的产量目标为3250万桶/日。减产协议超乎市场预期。该协议旨在解决全球原油过剩问题,终结原油市场2014年以来的危机。此前存在严重分歧的欧佩克三大产油国沙特、伊拉克、伊朗,在经历多轮谈判后终于达成一致。印尼被暂停欧佩克成员国身份。
11月30日,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会议将在维也纳举行,全球石油生产国的财运都系于维也纳会议的成败上。失败将毫无疑问意味着金融压力和持续的投资不足警告将延续更长时间,这将对未来几年的石油价格造成冲击。成功则意味着石油价格短暂回升。
▲外交关系委员会专家Varun Sivaram在《马拉喀什气候大会看点》一文中表示,11月7日,《巴黎协定》生效后的第一次缔约方大会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举行,谈判代表将力图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第22次缔约国大会上扩大其成果。
欧洲应进一步释放低碳技术研发潜力,在新产品和服务方面获得竞争优势和较高附加值,形成未来增长和就业的基础。还有观点认为,北非拥有巨大的可再生能源需求,因而欧洲的能源公司应抓住在非洲的投资机会。
据报道,前三季度煤炭行业去产能顺利推进,截至9月底,退出产能已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量的80%以上。通过退出煤炭产能、减量化生产、治理违法违规煤矿等三大手段,国内煤炭产量出现大幅下降。
虽然能源获取与贫穷之间的联系已被充分认识到,但印度的能源政策依旧存在性别盲点。能源、性别和贫穷之间的相互关系非常重要,因为世界贫困人中包括极大比例的女性,并且女性也主要负责满足家庭的能源需求。
证据显而易见:持久解决贫困需要世界上最富有经济体放弃煤炭,而且我们可以且必须在发展中国家不鲁莽扩张新煤电的情况下结束极端贫困。
在自由化和欧洲电力市场建立的背景下,需重新考虑电力供应的安全状况。考虑到发电资产停止运作及可再生能源占总发电量的比重增加,也须预测欧洲互联系统的安全性。
随着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目标的制定,欧盟将不得不对其能源体系进行充分的去碳化。然而,这对绿色能源征税造成了巨大挑战,可能导致税收缺口。在这一切成为现实之前,欧洲各国政府必须开始寻找公共财政的可替代来源。
鉴于欧盟试图减少对俄罗斯燃气的依赖性,该协议的战略意义在于俄罗斯试图破坏欧盟规划的南部天然气走廊项目对未来燃气的输送。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打算通过土耳其溪的第二段管线为东南欧提供80亿立方米天然气,显然俄罗斯试图抢占天然气供应的先机,进而破坏南部天然气走廊项目。
本文检审了综合性流域管理(IRBM)问题,对印度水资源的文献中经常使用“盈余”和“赤字”流域的观念提出了挑战,并强调了该国的河流流域管理缺乏生态系统观念。这种缺失导致印度相关的政策制定和实践存在重大的空白。雅鲁藏布江子流域管理上亦是如此。
土耳其溪项目的重启成为俄罗斯和土耳其之间当前关系的缩影。考虑到近些年双方存在的分歧,双方关系至关重要。不过,从非常实际的角度来讲,土耳其溪项目保证俄罗斯保持其对土耳其天然气市场的控制。该项目的成功将发出这样一个信号:俄罗斯依然期待找办法向南欧的客户提供天然气。
电力部门对于减排而言尤其重要,各国必须制定政策、监管和制度框架,以便调动大量投资,进而以负担得起的可持续发展方式实现其国家发展目标。本文提供了一份战略框架,有助于理解并应对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和艰难抉择。
作者为美国帮助其他国家加强改革提供了建议。作者认为,美国应通过世界银行等机构在一定时期内为其他国家加强改革提供财务支持。此外,美国和国际合作伙伴应创建援助计划,奖励持续数十年的长期改革;还应推动能源行业的私人投资,以支持更广泛的能源行业自由化。
现今棘手的能源政策问题大多与电力有关。甚至气候变化也成为电力行业的一个主要挑战,因为几乎所有研究都显示,经济去碳化需要大规模电气化。随着能源挑战从石油转为电力,联邦政府与此越来越不相干。
本文列出了几项相关政策建议,期望无论谁赢得2016年总统选举都能制定一套可以培育出现代能源安全概念的能源日程。此方法将有助于美国防范价格冲击、潜在的能源供应中断和其他能源方面的威胁。
在清洁能源成为全球共识之时,《巴黎气候协议》将进入实施阶段。传统的能源市场体系必然发生逆转,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供应不可持续,产油国面临着产业转型、市场升级的拐点考验。其实,两年多的石油市场战,既是产油国的“内战”厮杀,也是和美国页岩油技术的市场搏杀。结果是,传统产油国没有一个是胜者。
显示 1794 条中的 1721 到 1740 条结果
镜观世界丨魅力莫斯科
第二届“中国在卢汉”文化节在阿根廷举行
超28万名!“中国第一展”境外采购商创历史新高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