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在实施限制“深度伪造”的新规定。针对深度合成工具和算法的新规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将考验北京管理一系列快速发展的新技术的能力。这些新技术正在困扰世界各国的监管机构。
过去,海湾地区能源行业的大佬们只致力于保护化石燃料。现如今,许多人宣称致力于脱碳。
本报告分析了加氢站的经济性,概述了欧洲及其他地区在基础设施发展中通常采取的支持措施,重点研究了在初始需求较低的情况下相关工具的成本效益。
外国直接投资的影响近年来是否发生了变化?本政策简报旨在通过研究外国直接投资和市场集中度的明显增长意味着什么来回答该问题。
过去几年,大流行病和地缘政治因素引发了严重的粮食危机,严重影响了“全球南方国家”的低收入国家和社区。这场危机导致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各国转向自力更生或寻找其他粮食来源;二是出现新供给线。适用于粮食安全的情况也适用于能源安全。
全球旅游业翘首期待“中国热潮”。对爱旅游的中国人来说,好日子终于又要开始了。随着中国全面开放,中国人已在制定2023年的假期计划。
尽管央行数字货币在复杂的金融体系中没有提供太多的附加价值,但随着其他国家学会使用它们,它们将成为一种可能影响全球体系运行方式的工具。
中国和西方国家在相互合作以及与非洲国家和机构合作以应对非洲债务危机的挑战方面有着巨大的共同利益。
气候领域迎来极其罕见的好消息:根据9日发表的一项国际科学研究,保护地球免受太阳辐射侵害的臭氧层“有望”在40年内自行修复。
投资者认定中国重新开放的做法有助于重振规模达到约17万亿美元的这一经济体,并提振全球经济增长前景。
从1987年到2022年7月,大型数字平台收购了不同经济领域的1149家公司。欧盟委员会只审查了其中21起并购,因为大多数并购没有触发欧洲层面并购监管审批的营业额门槛。这表明执法力度不足。
本文对美欧贸易和技术委员会迄今为止的工作进行了评估,并对该委员会在短期和长期内可能如何发展提供了见解。
为确保足够快速地脱碳以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绿色基础设施的投资占全球GDP的比例每年必须增加约2%。这一投资的很大一部分将需要由公共资源提供,这加剧了疫后高赤字后的财政整顿需求与增加投资需求之间的紧张局势。
本文介绍了2022年终结的五大金融趋势:廉价资金终结、长期牛市死亡、资本蒸发、资本价值胜于增长、加密货币(再次)内爆。
每年工业和农业排放的二氧化碳有四分之一以上被自然生态系统吸收。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控制碳排放的有效途径。
2022年,世界上几乎每个国家都在努力应对物价飙升。在未来一年,这种情况几乎肯定会有所改善,但经济增长将会付出严重代价。
中国政府8日解除了此前为防控疫情采取的入境限制措施,国际往来将会更加便利,中国人的出境游预约也开始恢复。
当中国1月8日开放边境时,恢复商业、知识和文化接触将产生巨大影响,而且主要是良性的。
印度经济今年将明显放缓。根据印度政府的最新估计,到3月31日结束的2022至2023财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增长7%。而上一财年记录的增长为8.7%。
布雷顿森林体系相关机构面临的改革压力越来越大。本文评估了改革的前景,包括建立替代机构的前景。报告考虑了几个关键领域——医疗保健、气候政策和数字基础设施——并提出了变革建议。
显示 5615 条中的 1381 到 1400 条结果
镜头连中外丨两万公里的电动之路 从扬州到布宜诺斯艾利斯
中欧班列东通道满洲里铁路口岸累计通行量突破30000列
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
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