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旨在概述美国领导的秩序和联盟体系的历史和当前的展望;探讨中国和俄罗斯对战略伙伴关系和联盟的看法;研究全球尤其是三个重要战略区域——亚太、中东和欧洲的关键趋势线;并分析这些发展对主要欧洲国家的安全政策可能产生的影响。
2021年12月1日,欧盟推出“全球门户”计划,欲与“一带一路”比高下。本文重点介绍了“全球门户”计划满足亚洲发展需求的潜力以及欧盟在此过程中的作用。
随着2021年2月马里奥·德拉吉宣誓就职意大利总统,意大利完成轨道转变,与此前对中国的开放保持距离。但很明显,意大利与中国有着广泛的经济利益。
对于“大欧亚大陆”战略而言,中美竞争的加剧,恰恰相反,呈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视野,仿佛在提醒人们,在汉语中,“危机”一词由两个字组成:“危”和“机”,分别代表“危险”和“机遇”。总之,中美对抗为中国有意加强与俄罗斯在开发欧亚项目方面的伙伴关系提供了合适的基础。
南美大豆和牛肉出口将继续在满足中国和欧盟不断增长需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南美洲养牛场和大豆生产仍与森林砍伐和相关碳排放有着内在联系。乍一看,解决与供应链相关森林砍伐问题似乎非常复杂且难以解决。但数据追踪可以将出口到中国和欧盟的大豆和牛肉映射到生产地。
2021年,AT&T、Verizon 和其他无线运营商为获得C频段频谱的许可使用,支付了超过800亿美元。根据法律,他们有权将该频谱用于5G,但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正试图阻止这一向5G的转变。这种延误损害了美国的安全和经济利益。
由15个亚太国家签署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已于1月1日生效,以期在疫情中刺激经济复苏。该协定萌芽于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内部,中国因其经济规模庞大在该协议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这种情况显然并不利于没有加入RCEP的美国。
面对未来一年“前所未有的”贸易挑战,中国加倍倚重这项全世界最大贸易协定将会发挥的关键作用,指望它帮助缓冲冠状病毒的影响,同时促进经济增长。
1月1日发生了一场全球贸易革命,它几乎被大多数俄罗斯专家和政治家们忽视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在1月1日正式生效,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建立了地球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没参加RCEP 的美国人和俄罗斯人只能后悔了。
中国正在通过基础设施项目和投资改变肯尼亚和其他非洲国家。许多非洲人对这种最新的事态发展表示欢迎,也有人担心北京的动机以及对当地的长期影响。
约占全球经济总量的30%和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2022年1月1日生效的RCEP达到了创纪录规模。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和第三大经济体日本均是其成员。日本富士通公司驻东京首席经济学家马丁·舒尔茨表示,RCEP或许能稳定日本、韩国和中国之间的关系。他说:“RCEP释放了一条明确信息:人们不想再拿关税当武器。”
贸易专家说,随着RCEP这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贸易协定生效,中国正在扩大全球贸易的过程中一马当先,把越来越奉行保护主义的美国甩在身后。
美国向中国注入的资金清楚表明,在特朗普总统领导下,美国并没有认真与中国竞争。在拜登总统领导下,人们甚至还没有试图展示这些资金支持什么。是的,美国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政策,但它们并没有达到7800亿美元。
2021年2月,中国正式宣布,它已彻底摆脱绝对贫困。事实上,中国在减贫方面有有着长期的良好记录,其消除的绝对贫困人数约达8.5亿人。尽管如此,中国依然存在城乡收入差距。本文概述了中国农村地区的基本情况与相关演变,包括农村人口结构、农村社会经济趋势、农村贫困现象、农业部门的环境绩效等。
广东是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的省份,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0.8万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占4.0%,第二产业占40.5%,第三产业占55.5%。尽管如此,广东省依然面临着如何利用消除绝对贫困和乡村振兴的成果来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挑战,本文为广东下一步如何行动提供了建议。
中国启动了一项最艰巨的任务:通过对教育和娱乐的整顿来扶持家庭。中共希望让中国家庭更幸福。2021年的一项重大改革与这项任务有关:促进教育公平。
中国已全面放开三孩,地方政府相继推出各种支持政策。但这些政策普遍侧重增加产假,很少直接向家庭发放育儿补贴。因房地产市场低迷等原因陷入紧张的地方财政已对中国的少子化对策产生影响。
中国政府部门的规划人员去年12月底公布了为期5年的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目标是到2025年让70%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中国现在将把重点放在打造并拥有工业机器人,同时升级制造业所使用的设备与工艺上。中国的规划切中了要害:让世界尽可能长久地依赖中国。
本文分析了拜登上台一年来,在东南亚地区取得的成就和一些不足之处。作者认为,美国要想更好地优化与中国的竞争,首先要制定明确的印太战略——包括经济和贸易——并安排人员到位执行。此外,美国还需要更敏感地了解东南亚国家在与更强大的北部邻国打交道时所处的微妙且有时不稳定的地位。
西方政策制定者目前关注俄罗斯和中国是否会联手组成联盟,以及他们是否有机会通过使莫斯科远离北京来应对这一挑战。作者认为,短期内这两种结果都不太可能出现:俄罗斯有很多理由与中国保持友好关系,而莫斯科的决策者认为与西方和解是不可能的,或者在政治上代价太大。
显示 8017 条中的 3621 到 3640 条结果
“新红专”轮亮相海口
新华全媒+丨北京发出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
中老铁路加强养护迎暑运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