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析了拜登上台一年来,在东南亚地区取得的成就和一些不足之处。作者认为,美国要想更好地优化与中国的竞争,首先要制定明确的印太战略——包括经济和贸易——并安排人员到位执行。此外,美国还需要更敏感地了解东南亚国家在与更强大的北部邻国打交道时所处的微妙且有时不稳定的地位。
西方政策制定者目前关注俄罗斯和中国是否会联手组成联盟,以及他们是否有机会通过使莫斯科远离北京来应对这一挑战。作者认为,短期内这两种结果都不太可能出现:俄罗斯有很多理由与中国保持友好关系,而莫斯科的决策者认为与西方和解是不可能的,或者在政治上代价太大。
中国在电子商务方面是独一无二的。一方面,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拥有阿里巴巴等一些全球顶级企业。另一方面,中国还保留了一些对互联网行业最严格的规定。本文对中国在包括世界贸易组织、自由贸易协定、联合声明倡议在内的贸易协定中立场演变进行简洁而独立的分析。
中非合作2035愿景作为中非共同制定的第一个中长期合作规划尤为突出。愿景确定了未来15年中非合作的总体框架。其发布时机、问题框架以及经济合作的具体细节特别值得研究。
尽管许多加拿大人正在等待政府关于华为5G网络设备的决定,但这种窘境并没有以国家安全和华为问题而告终。还有其他问题,例如,加拿大本身不是领先的5G参与者,这对经济安全和全球竞争力有何影响?这对加拿大在创新方面表现有何影响?英国从2020年就开始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加拿大可以向英国学习。
与其疏远俄罗斯和中国孤立自己,美国不如平等地与之交往——当务之急是澄清与缓冲区和边境相关的敏感问题。美国的霸权已经结束,但稳定的全球战略均势依然是可以实现的。下一步就看拜登了。
由于“一带一路”本身的扩大和对外合作的转型,阿联酋等海合会国家自2019年以来纷纷采取行动支持“一带一路”。阿联酋希望实现经济多元化并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希望通过参与“一带一路”来获得经济利益。本文概述了海合会国家政府和企业参与“一带一路”的情况及相关的经济影响,重点为阿联酋的案例。
中国正逐渐开放金融系统。开放让中国的金融系统在金融资产总额、金融机构数量和该系统创造价值在GDP中的占比均有快速发展,为推动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如此,中国的金融系统质量仍有提升空间。随着中国提倡高质量增长,人们有必要评估中国金融系统的运作,并支持该系统进行必要改革。
面对未来一年“前所未有”的贸易挑战,中国加倍倚重这项全世界最大自贸协定将会发挥的关键作用,希望其对冲疫情影响、促进经济增长。
日中韩和东盟共计15国签署的RCEP将于明年1月1日生效。一个占到全球国内生产总值三分之一的巨大经济圈由此诞生。对日本来说,这是首次与韩国和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缔结经济合作协定。一方面RCEP将成为亚洲增长的关键,另一方面中国在这一经济圈内的影响力势必增强。
RCEP再次表明,华盛顿试图迫使中国退出价值链的努力失败了。在印太地区的经济发展中,美国正扮演次要角色,而RCEP、涵盖11个国家的《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都可被视为典范。
中国有诸多理由对未来如此乐观。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三分之一,建成了世界上分布最广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总里程数居世界第一,8亿人口在过去40年里脱离贫困,社会结构也发生巨大变化。
12月1日,欧盟委员会公布“全球门户”战略。根据该战略,欧盟将力争到2027年动员3000亿欧元的公共和私人基础设施投资,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
2021年12月1日,欧盟发布“全球门户”计划,支持世界范围的基础设施发展,并计划于2021-2027年调动3000亿欧元用于数字、气候能源、交通、健康、教育研究领域的联通项目。
2021年11月29日至30日在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上,通过了一项开创性的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宣言——《中非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宣言》。这份联合声明以及峰会后发布的其他3份重要文件,预计将对中国在未来几年如何与非洲交往和实施其国际发展战略产生深远影响。
开放和竞争的经济体系可以最大限度促进全球创新。中国的技术投资以明确的战略目标为指导,包括加强社会控制、扩大国际影响力和增强军事能力。美国目前对自己的技术优先事项没有保持同样的清晰度。美国应该与志同道合伙伴合作,研究如何利用技术维护共同价值观和国际规则和规范。
艾滋病危机20年后,世界面临着一种新的大流行病,但旧问题依然存在。生产救命药物所需的技术仍然受到开发它的西方制药公司把控。现在,情况似乎正发生改变。在新冠肺炎疫情时期,美国和欧盟对知识产权法规和药品生产的控制正在减弱。
新德里正就澳英美联盟(AUKUS)进行探讨。该联盟是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之间达成的新三边安全协议。对于该联盟,印度的安全专家一直未能对其是否有利于印度利益的问题形成共识。
美中围绕海底光缆领域主导权展开激烈争夺。本月12日,美国宣布与澳大利亚、日本一同援助3个南太平洋岛国建设通信网络。中国也对此表现出兴趣。海底光缆被称为“数据动脉”,是重要的现代基础设施。因为帮助别国铺设海底光缆可以借机扩大自身影响力,美中的“援助争夺战”未来或愈演愈烈。
观察家研究基金会的阿比谢克·米什拉认为,承认一个现实很重要,那就是非洲也需要这些技术。他说:“非洲需要网络基础设施,中国就出现在那里,负责非洲大陆约70%的网络基础设施。非洲民众还需要能买得起的手机,而中国生产了非洲大陆约50%的手机。”
显示 8019 条中的 3641 到 3660 条结果
“新红专”轮亮相海口
新华全媒+丨北京发出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
中老铁路加强养护迎暑运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