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称,当流动性环境恶化,人们会清楚地看见哪些贷款方未能充分利用他们之前自由借贷的资金。将这句话当成对2022年新兴市场经济前景的警告尤为恰当。在新兴经济体债务负担加剧、公共财政状况不佳之际,借贷条件也不再有利。全球“所有的”资产价格泡沫都将面临破裂。
文章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与人民日常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受疫情与疫情管控政策影响,中国出现食品供应链中断、农民工无法返工等问题。文章同时给出四项政策建议,解决以上挑战。
文章以冬奥传统项目冰壶运动类比中国经济政策,称中国政府在意识到“稳经济”重要性的同时,要精准把握货币财政政策,像冰壶运动员为投壶铺路,在有效刺激经济增长的同时,防止经济过热,引发通货膨胀和投机行为。
数字化是中国经济的未来,其中蕴含的巨大财富和利益必须分给每个人,而不是少数几家大型科技公司。
中国广核集团近日在通报中称,中国自主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已通过英国通用设计审查。这意味着该技术可在英国的核电项目建设中使用。英国核监管办公室和环境署发布的联合声明证实了此事。它们向中国人颁发了进入英国电力市场的设计认可确认和设计可接受性声明证书。
即便中国在经济和军事上没有取得进步,它相对于美国而言的全球地位仍会有所提高。而实际上中国自2008年以来在经济和军事上都取得了进步。美国国际声望丧失的问题在于,它将越来越无法依靠道德劝说或“软实力”来获得它希望得到的东西。它将不得不动用蛮力或“硬实力”。
上世纪70年代,苏联当局从中国经济转型中得到启示。如今,俄罗斯当局应学习第二堂中国课,即国内市场增长和保障人民福祉的重要性。
这是中国首都第二次举办奥运会,北京是第一个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也举办过冬季奥运会的城市。14年过去了,世界上发生了很多事情,中国在21世纪国际关系中的形象也发生了变化。今天,这个亚洲巨人已经是世界强国。
1月,美国参议院司法委员会通过了《互联网创新与选择法案》。该法案旨在阻止亚马逊、苹果、脸书、微软和谷歌在自家平台上搞“自我优待”。然而,该法案的前途并不明朗,部分原因是人们认为它对中国有利。
随着中国反垄断力度加大,监管机构正在审查企业逃避竞争的工具。因此,在遏制中国科技巨头影响力的挑战中,算法已成为目标。
标准对于创新必不可少,为行业参与者提供共享平台,让他们共同努力,为市场带来新技术解决方案。因此,确保公平和基础广泛的框架完整性,为技术采用和互操作性建立准确和可行标准,对于加速创新和促进对商业至关重要的所有领域公平竞争至关重要。
2022年国际进程将较2021年更可预测。这种可预测性带来的主要是坏消息——大多数国际趋势都指向国际紧张局势升级。尽管如此,这种明确性使政策分析师和战略家更容易为未来做好准备。本文重点介绍了2022年使未来更加可预测的三个主要国际趋势。
人工智能(AI)发展已经成为一场国家之间的竞赛。在这场竞争中,美国和中国是领跑者,两国都凭借各自的竞争优势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这两个国家在科技领域的主导地位无疑对东南亚国家具有战略意义。
对美国人来说,让美国经济与中国脱钩听起来是个好主意,因为他们指责这个亚洲大国导致美国工厂的就业岗位在过去20年里大量流失。麻烦在于,美国的大多数资本货物依靠进口。而为了减少长期对中国的依赖,它必须在今后数年进口更多的资本货物——包括从中国进口。
由于美国政客对中国极不信任,美国人可能很难将合理的国家安全或经济担忧与假想的威胁区分开来。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说:“担心所有中国制造的产品,这简直是杞人忧天,我想说这是妄想。”美国不可能独霸技术未来。
新冠肺炎疫情似乎没有影响中国的地缘战略地位。如果一定要说的话,可以认为中国的地缘战略影响力实际上可能已经扩大。尤其是西方政府犯了一系列地缘战略错误,使北京几乎没有受到挑战地扩大其影响范围。
北京借助冬奥会证明了其技术优势。从无人驾驶汽车到数字人民币,这个亚洲巨人正不遗余力地展示进步成果。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更加自信的国家,并且更有雄心推广其独特的技术治理模式。
随着中美对抗关系加剧,出现“分割网”(splinternet)的可能性日益变大,网络世界或会出现严重分歧。在此背景下,技术标准创建与技术标准的互操作性均会受到旨在推进国家议程的战略活动的威胁。
近两年来,中国对新冠疫情采取封控、大规模检测和严格的入境隔离等零容忍政策,这让该国没有出现大量死亡病例,也确保了从苹果手机、特斯拉汽车到化肥等各类商品继续运往世界各地。如果消费者和企业想继续购买中国制造的商品,而不必忍受供应短缺和价格的进一步上涨,就应该希望中国能继续奉行新冠清零政策。
显示 8225 条中的 3721 到 3740 条结果
首批俄罗斯免签旅客入境
重庆中亚班列去程今年前8月发送货值近6亿元
新华全媒+丨服贸会上的科技新看点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