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关系恶化到了四十年来最危险和最难以驾驭的程度,尽管这看起来很反常,但我仍然认为,拜登政府远不像前任政府那样沉迷于中国“威胁”。不过,它认为对中国“示弱”绝对没有任何政治好处。
康拉德·阿登纳基金会(德国)发表越南问题负责人Florian C. Feyerabend题为《美国和越南之间的战略关系》的文章称,随着中国崛起,曾经的竞争对手如何变成了最好的朋友?
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新加坡)发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艾略特国际事务学院教授Robert Goodwin Sutter题为《东南亚未能在对华政策上与美国保持一致的后果》的文章称,经过一段时间的忽视后,拜登政府开始积极与东南亚接触。8月26日,美国副总统哈里斯完成了对新加坡和越南的访问。
塔利班掌控喀布尔将以各种方式影响该地区大国。巴基斯坦是主要赢家,而印度则处于最糟糕的境地。然而,最大的受益者可能是中国,它可能会获得阿富汗的矿产并在那里实施“一带一路”倡议。该地区大多数国家认为,如果塔利班要建立一个被大多数人认可的政府并控制整个阿富汗领土,新形势带来的机会或多于威胁。
现有研究表明,对幼儿发展的投资会产生极高的回报率,会带来良好的教育、健康、社会和经济成果。中国政府从2010年开始加大对3-6岁儿童学前教育的投入。到2019年,幼儿发展重新受到政府重视。本文概述了中国的幼儿发展,并呼吁建立全面、公平的幼儿发展服务体系。
为应对东南亚国家对美国的热情退却及失望蔓延,拜登政府重返东南亚的节奏呈现加快态势。在世纪疫情、百年变局、美国加快重返的背景下,中国—东盟将如何合作?美国重返将有何影响?
中国打算在未来几年大幅增加森林覆盖面积。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今年8月宣布,到2025年每年将完成造林约3.6万平方公里。届时,森林覆盖率将由目前的23.04%提高到24.1%。
西方世界抛弃了阿富汗,令后者独自面对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威胁。显然,它在阿富汗的影响力随之丧失殆尽。只有少数国家与阿富汗新领导层建立了友好关系,务实的中国是其中唯一的经济超级大国。
荷兰一直在积极制定印太战略,是首批制定印太区域愿景的欧洲国家这一。荷兰政府于2020年11月推出了题为“印度-太平洋:加强荷兰和欧盟与亚洲伙伴合作准则”的战略文件,反映了荷兰不断变化的国际视野以及政府影响欧盟制定印太战略的意图。该战略文件旨在将中国的崛起置于一个包容但非价值中立的区域性综合应对措施中。
中国和美国在就气候变化进行接触时面临几个挑战。中美双边关系比2015年《巴黎协定》谈判时更加复杂,很难将气候问题与两国之间众多争议区分开来。在即将举行的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之前,中美两国之间可能很难达成“协议”。
国际法律争端中更加自信》一文中表示,2021年1月,中国发布《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该规划中有一部分专注于国外事务——呼吁中国参与塑造国际法,将自身变成解决跨境争端的首选管辖地,并推动中国法律的国际应用。根据该规划,中国的目的是促进“公平合理”的国际规则体系。
行业标准能帮助来自不同制造商的产品相互匹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标准制定工作都是非政治性的。对公司来说,能影响标准的制定总是有好处的,不过政治一直置身事外。然而,这种情况正在改变。观察人士呼吁西方代表在标准化机构中加强协调,捍卫共同利益。欧盟国家应支持公司派代表参加这些工作组。
中国出台了禁止未成年人工作日玩网络游戏并限制他们周末玩网游时间的决定。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学生苏纳伊·巴特认为,短期而言,中国最近对网游的限制措施值得称赞。
2021年7月16日,中国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这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加快绿色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中国通过碳交易市场加快绿色金融发展面临诸多挑战。最紧迫的两个问题是碳排放监测报告核查(MRV)的治理能力和执行机制存在跨地区差距。
政府想改善不平等现象有两种选择:重新分配或改善市场结果。第一个目标是对市场结果进行更高程度再分配。这是欧洲国家采取的路线。中国仍有机会在扭曲效应有限的情况下提高税收。另一个选择是确保市场结果变得更加平等。这基本上是韩国以及日本所选择的方式。再分配比欧洲模式温和得多,但市场结果更加平等。
传统的外交政策观点认为,拉美在中国外交政策体系中的位置靠后。但是,现在很难确定拉美在中国外交政策中的前景,这恰恰是因为美国缺乏在该地区对抗中国的战略。除非美国在其拉美战略上投入更多资金,否则该地区对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性仍将得不到回答。
6月3日,中国首个原创虚拟学生“华智冰”被清华大学录取。通过创建“华智冰”,中国已具备基于开源平台自主开发复杂人工智能的能力。
8年来,沿线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硕果累累,向世界证明了共建“一带一路”的价值和意义。意大利和中国位于古丝绸之路两端,都是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两国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这让两国开展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具有必然性。
正如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所说的那样,与中国展开大国竞争的目标不是彻底战胜一种生存威胁,而是“可控的战略竞争”。这将要求美国及其盟友避免把中国妖魔化。相反,他们应该将这种关系视为“合作对抗”,需要同时对描述的双方给予同等关注。
随着中国在地缘政治和经济上崛起,美国主宰全球的单极时代似乎正在远去。由于西方采取军事冒险主义和掠夺性资本主义,中国得以慢慢将受害国家转变成盟友,扩大其地缘政治足迹。
显示 8056 条中的 4061 到 4080 条结果
探访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现场
探访珠恩嘎达布其口岸
“新红专”轮亮相海口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