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在2月21日至3月5日期间围绕新冠病毒疫情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发表数篇文章,就世界各国如何应对疫情提出思路,分析“中国方案”,为全球共同应对疫情蔓延提供样板。
《经济学人》自建的基于旅行量和死亡率的疫情评估模型显示,菲律宾,俄罗斯、缅甸和印尼这些与中国有较多人际往来的国家的确诊病例数存在异常。上述国家总共只有8例确诊病例,鉴于它们与中国的人际往来水平,很可能还有数千名感染者未被发现。
政府各部门应协力应对这次疫情,而不能仅依靠卫生系统。政府应为医院筹集人力和财力,向受疫情影响的个人和企业提供支持,遏制恐慌并帮助金融市场恢复平静。此外,企业也应推行病假工资。然而,鉴于各国的卫生和经济政策已经远远落后于疫情的发展态势,各国须优先考虑减缓病毒的传播速度。
针对中国征缴基本养老金缴费基数的问题,本政策简报建议采取措施以系统确定中国的养老金缴费基数和缴费率。亚洲开发银行研究人员一份报告认为,尽管中国政府实施了多项重大改革,并于2019年3月下调了企业养老金缴费率,但这些措施还远远不够。
一系列区域机构支持与免疫及公共卫生政策有关的国家决策过程。本文简要介绍了不同地理区域的五个机构,这些机构重点关注主题的方向和广度各不相同。
新冠病毒极有可能导致美国和全球经济衰退。最优先任务必须是以最快速度和最有效方式解决公共卫生方面的问题。第一步是准备足够多公共资金。再说经济方面,鉴于此次危机的性质不同寻常,应对衰退的常用政策工具在短期内可能不会很有效。没有人知道新冠病毒会造成多么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关键的挑战是设计一种财政对策。
2月20日,中国—东盟关于新冠肺炎问题特别外长会在老挝万象举行。促成会议举办有两个主要因素,一个是东盟的国家安全,另一个是共同的经济利益。万象会议可能标志着中国-东盟公共卫生合作的新起点。
由于美国制裁、经济衰退、高通胀和自身财政管理不善,伊朗承受着可怕的经济压力,可能无法承受新的打击。但如今,由新冠病毒引发的公共卫生危机对其又是一击。整个中东地区可能很快会受到伊朗成为传染中心的影响。由于中国和其他国家石油需求下降,油价面临新一轮下行压力,中东地区肯定会受冲击。
关于经济和世界强国地位,中美长期以来一直处于竞争之中。在中美竞争激烈的亚太地区,与对中国的看法相比,人们对美国的看法仍然非常积极。皮尤研究中心在2019年5月18日至10月2日期间对六个亚太国家的调查显示,64%(中位数)的受访者对美国持积极看法,菲律宾和韩国的这一比例最高,分别为80%和77%。
2005年出版的《打破竹子天花板》一书中介绍:在美国,亚裔美国人的收入和教育水平均居于前列,被视为模范少数族裔。尽管如此,美国鲜有亚裔能够成为企业老板。15年后,情况依旧没有太大变化。有研究指出,南亚族裔在工作方式上比东亚族裔更加自信,这与西方对领袖的认知相吻合。
澳大利亚政府制定了针对新冠肺炎的紧急响应计划。但是,政府对中国、伊朗实施旅行禁令,却不对韩国或意大利实施旅行限制的决定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有人质疑,这种区别对待或更多是出于政治原因。文章则指出,澳大利亚政府的做法是合理且有医学依据的。
俄罗斯《独立报》26日发表该报经济部主任米哈伊尔·谢尔盖耶夫的文章称,特朗普试图拉印度加入“蓝点网络”计划,但该计划无法阻止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
在新加坡与新冠病毒交锋之时,其公民社会抗灾能力也受到考验。新加坡政府宣布将新冠肺炎疫情预警级别从“黄色”提高至“橙色”,表明当地疫情仍在发展,感染病毒风险进一步升高。这引发了公众恐慌情绪和仇外心理。新加坡政府已实施一系列措施,减少输入性病例并降低社区传播的风险。
截至2月27日,50个国家报告出现新冠肺炎病例。新冠病毒在未来数周和数月内将如何传播还不清楚。黎巴嫩的两起新冠肺炎案例引发了人们对难民营的担忧,在这些难民营中,集中着数百万叙利亚流离失所的人们。
为遏制疫情,中国的学校纷纷延后了开学日期。但中国教育部门指示,特殊时期停课不能停学。这一指示拉开了中国最大规模的远程教学活动的大幕。
在短短三个月内,新冠肺炎就已在世界范围内蔓延开来。尽管中国的新冠肺炎新发病例和死亡人数开始趋于稳定,但中国境外的感染人数却正以令人担忧的速度增长。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曾表示,中国采取的措施为全球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赢得了时间。然而,这个时间似乎已经用完了。
2月24日是全球股市的又一个“黑色星期一”。美国三大股指均大幅下跌。人们担心新冠病毒的传播将对全球经济产生负面影响,这迫使投资者在市场继续下跌的情况下寻求安全资产避险。这对发展中国家的股市、商品价格和货币产生了负面影响。新冠病毒带来的世界经济损失或与大型贸易战造成的损失相当,估计每季度为2500亿美元。
新冠病毒疫情极有可能导致特朗普总统违背2016年竞选时做出的消除美国贸易赤字和削弱美元的承诺。
美国媒体的关注点如今聚焦在新冠肺炎上。从感染到死亡再到股票价值暴跌,从意料之中的旅行禁令到出乎意料的外交和经济后果,每一个可以想象的负面结果都将与美国总统有关,关乎其能否顺利连任。
全球贸易和金融数据表明,2008年之前形成的经济全球化步伐已出现停滞甚至逆转。作者分析认为,欧盟的年轻人和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对全球化的看法更为积极,经济状况较好的人、在政治上感到被接纳的人以及对欧盟持积极态度的人也是如此。然而,欧盟继续面临紧迫的社会问题,主要集中在经济前景较弱的一些成员国。
显示 7320 条中的 3601 到 3620 条结果
镜观世界丨魅力莫斯科
第二届“中国在卢汉”文化节在阿根廷举行
超28万名!“中国第一展”境外采购商创历史新高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