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撤军也为中国创造了绝佳契机——构建新兴世界秩序,减少西方在亚洲的军事存在,为自身开辟更广阔的回旋余地。
粮食安全是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尽管巴基斯坦是一个农业国家,但确保粮食安全是该国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前,饥饿和粮食不安全已经给政策和决策者带来重大挑战。
补贴是促进采用插电式电动汽车最常见的政策手段之一。最近研究表明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然而,目前尚不清楚插电式电动汽车补贴在减少尾气排放方面的成本效益。本文通过分析和比较2010年至2017年主要插电式电动汽车市场,包括中国、美国和9个欧洲国家,来解决这个问题。
现在,在追求全球影响力和领导力的过程中,超级大国正在提高自我施加的减排目标,以显示国际责任和软实力。在可预见的未来,国际气候政治将出现大国间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局面。
平衡好内政外交的关系,给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将是伊朗政府的最大难题。
本文考察了印度周边地区的疫苗外交动态,以及印度邻国的新冠疫苗研发情况。另外,本文还分析了中国或俄罗斯弥补疫苗供应缺口对印度临近地区的地缘战略影响。
亚太经合组织(APEC)一直是数字化转型坚定支持者,并将其作为区域经济增长和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手段。本文考察了亚太地区数字化的进展,比较和分析了该地区主要经济体的数字化转型政策。另外,本文还研究了数字鸿沟对亚太地区经济的影响,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中国正努力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并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积极推行低碳措施是中国实现上述气候变化目标的唯一途径。中国实现清洁能源转型的主要挑战在于减少对煤炭的依赖。
世界经济的快速复苏主要取决于多国疫苗接种行动的快速开展,以及各经济体间开放和经济活动的恢复。
“十四五”规划提供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机遇,通过应对几十年快速增长导致的社会与环境挑战,助力中国迈向高质量发展。为实现这一转型,中国需要付出更大努力,不断增强老龄化社会的社会包容性,提高发展模式的环境可持续性。
尽管新冠肺炎不会通过食品传播,但它对粮食安全有重大影响,并加强了人们对与食品相关的安全问题的关注。这场疫情也暴露了食品系统供应链的脆弱性。在疫情期间,受封锁措施影响,学校、酒店和购物场所关闭,人们对食物的需求出现下滑。囤积、供应短缺和价格上涨亦导致食品需求低迷和供应不畅。
日本是当前世界上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是制定应对老龄化问题相关政策的先驱。日本应分享应对低出生率和老龄化社会的经验智慧,并鼓励国际合作。
数字货币和加密货币对国家和监管机构来说都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如果允许加密货币扩散并被用作一国货币的替代品,央行将失去铸币权,国家主权将陷于危机。作为回应,中国、印度等国的央行提出了央行数字货币(CBDC)想法,这是一种由区块链技术支持的国家数字货币。
本文着眼于印度经济转向清洁能源时面临的能源安全风险,寻求确保能源转型所需的基本材料的供应。这将需要对满足清洁能源目标所需的材料进行定期审核。
印度凭借其快速增长的经济和相对具有成本效益的优秀人才库,正在成为初创强国。与此同时,全球对印度创业市场的投资也在增加。虽然进入印度市场的韩国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但只有少数企业成功在印度立足。基于定量数据、文献分析、企业案例分析、调查和深度访谈,本文研究了印度的初创生态系统,并就此提出了政策建议。
2月政变后,缅甸政府出现失能。缅甸暴力活动频现,正规经济崩溃,贫困和难民危机持续加剧,国家似乎正陷入混乱。在此背景下,外界十分期待东盟能够有效干预缅甸政变引发的危机。然而,东盟的架构不足以应对政变及其后果。
2020年7月,中国启动了与中亚的新对话机制,即“中国+中亚五国”外长会晤。2021年5月12日,中国在西安举行了“中国+中亚五国”外长第二次会晤。本文认为,这次会晤具有重要意义。这次会晤在中国举办,即便疫情仍未结束,中亚国家外长也出席了会议,凸显中亚国家对北京颇有信心。这次会晤也展示了中国与中亚打交道时的信心。
2020年9月,中国宣布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美国于2021年1月重新加入《巴黎协定》。在此背景下,中美两国似乎在气候变化方面有合作的希望。然而,拜登政府面临的最大气候合作问题是国内的党派分歧。中国在疫情后的迅速经济复苏可能会影响其净零碳排放计划。
虽然社交媒体是传播思想的工具,无论好坏,恐怖主义和暴力极端主义内容都存在于更广泛的背景下。简单地删除暴力内容并不能解决创建此类内容的原因。
东京奥运会仍在筹备举行中。鉴于目前的特殊情况,有充分理由取消这场奥运会来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以免为时过晚。
显示 5000 条中的 3301 到 3320 条结果
探访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现场
探访珠恩嘎达布其口岸
“新红专”轮亮相海口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