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新兴援助国,对外援助在其对外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正如白皮书所强调的那样,中国政府正用对外援助支持它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一带一路”倡议。反过来,上述理念和倡议也将指导中国的对外援助计划及援助分配决策。
整体上看,中国官方贷款确实在萎缩,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并未放慢在东南亚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脚步。
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经济体,越南的基础设施需求一直在扩大。根据《全球基础设施展望》,2016年至2040年间,越南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总计6050亿美元,其中兴建电厂的需求占2650亿美元。
中国首次公布了到2035年成为一个世界领先大国的雄心勃勃的路线图。技术创新和科学研究是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关键,该战略是与下一个五年规划一起公布的。
中国将加快西藏的经济开发,将投入3000多亿元人民币开工建设连接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的川藏铁路主要区间段,这是中国基建项目中投资最大的项目。此外,中国还决定在西藏建设规模相当于数个三峡大坝水电站的水力发电站。
在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肺炎为“大流行”不到一年后,已经有10款不同的新冠肺炎疫苗获准在全世界各国投入使用。但是,只有在人们能够接种疫苗的情况下疫苗才会有效,而这方面的进展极不平衡。
澳大利亚上周下令对它的供应链进行紧急评估,因为它越来越担心供应链容易受到中国的干扰。该委员会将会发现,澳大利亚依赖中国的商品分布非常广泛,以至于不可能制定任何具有可行性的替代战略或供应链复制战略。
一些西方国家对全球化的质疑日益高涨,但从许多方面看,全球化与技术一样,是价值中立的。全球化的问题更多是由糟糕的治理方式导致的。
本文介绍了美国对华研究最具影响力的15家智库及其研究方法。
一些大型美资银行正在加速向中国倾斜。中国企业在融资和并购等市场行为中表现活跃,为美国金融业擅长的投行业务提供了巨大增长空间。虽然美国在半导体和电池等重要零部件采购方面出现了摆脱对华依赖的动向,但美资银行仍然致力于加速扩大其在华业务规模。
印度在奋力追赶时可以吸取一两个经验。中国和印度是两个最古老的文明国家,也是两个最年轻的民族国家。两国都是在20世纪40年代末成为现代面貌。两国都借鉴西方的范式来规划未来的道路。独立思考而非努力达到西方期望,这似乎是中国今天呈现惊人增长的关键。
中国正试图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它制定了一项宏大的计划,鼓励技术人才前往农村,帮助改造这个仍有巨大发展空间的市场。
中国人民银行已将腾讯和阿里巴巴——具体来说就是它们旗下的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以及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纳入其正在苏州和深圳等城市测试的数字人民币系统。此举显然是为了将这两家公司的技术能力和无处不在的渗透力与北京推广数字人民币的目标相结合。
拜登团队承认,特朗普政府已经确定了与中国进行战略竞争的重要性。然而,特朗普的方法是不稳定的,其主要缺陷是忽视了美国与盟友关系,以及美国在从气候变化到全球健康问题等一系列领域中发挥领导作用的需要。拜登的对华政策将以重建美国工业基础以及进行结构改革弥合社会分裂为中心。
近期,沙特阿拉伯没有继续向巴基斯坦催收贷款(沙特曾于2018年向巴基斯坦提供30亿美元贷款,帮助该国应对国际收支危机),这表明沙特与巴基斯坦关系未进一步恶化。美国新政府政策转变是沙巴关系回暖的主要原因之一。
美国国会大厦围攻事件发生后,美国执法机构开始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寻找肇事者,以将他们绳之以法。技术乐观主义者看好人工智能(AI)改变日常生活的潜力。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无疑是人工智能潜力的有力例证之一。反对者则担心,人脸识别技术或被用于有害用途。
新冠疫苗分配暴露了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经济体之间令人不安的不平等现象。目前,全球49个高收入国家为国民接种3900余万剂新冠疫苗,而低收入国家获得的疫苗数量十分可怜。例如,几内亚仅获得25剂疫苗。
美国必须清除其认为新遏制政策是对付共产主义的灵丹妙药这一错觉。相反,这种大错特错的幻想对美国来说更加危险。
通过退出RCEP,印度就失去了成为巨型贸易协定一部分的机会,而RCEP很有可能在未来塑造区域贸易格局和经济一体化。对于RCEP来说,缺乏印度的区域一体化是不完整的。由于印度是唯一加入《南亚自由贸易协定》(SAFTA)并与东盟间有自贸协定的国家,印度能够成为南亚地区其他RCEP成员国的门户。
本文探讨了后疫情时代中的地缘政治秩序,以及环孟加拉湾多领域经济技术合作倡议(BIMSTEC)在满足成员国最紧迫需求方面面临的挑战。
显示 4997 条中的 3601 到 3620 条结果
探访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现场
探访珠恩嘎达布其口岸
“新红专”轮亮相海口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