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总统上任后已退出了CPTPP的前身(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印度起初是RCEP的谈判成员,但在达成协定之前退出了。美国和印度退出,给了中国强大的影响力———它是现在这个以东亚为区域核心的体系的最大经济体。中国究竟会利用这个影响力推进短期政治利益,还是会为所有国家建立基于规则的制度,作为一种全球合作模式?
营养不良增加了感染风险,削弱免疫系统并导致恶性循环。因此,营养不良已被确定为新冠病毒严重性的潜在风险之一。疫情封锁措施加剧了粮食不安全问题。由于封锁期间没有收入来源,印度发生了前所未有的人口流动危机。造成粮食不安全的另一个原因是运输中断,这导致农民获得种子、肥料和杀虫剂的机会受限。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了东亚国家。东盟与中日韩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预计,“东盟10+3”(东盟与中日韩)地区多数经济体将出现负增长。东盟及其东亚伙伴一直在应对疫情的经济影响。“东盟10+3”特别峰会于4月召开。但是,缺少有效维持区域供应链和增强经济韧性所必需的政策。
美国和世界需要一项明智的政策,它要能够有效地阻止或减轻中国影响,鼓励双方寻求合作解决日益增多的跨国问题,减少从最坏情况的视角来看待每一个问题。而且,这样做的同时不应疏远中国人民。特朗普遏制和削弱中国经济的大锤行动产生恰恰相反的效果。
印度能源消费增加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增加,以及该国未来依赖化石燃料来保障能源安全,引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作为一个新兴经济体,印度有巨大潜力以最低的能源消耗来实现发展目标。被国际能源机构称为“第一燃料”的能源效率将在印度确定最佳能源组合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致力于全球食物链转型的非营利组织EAT近期发布了一份开拓性报告,将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度尼西亚评为世界一流的饮食指南国家。报告通过比较G20每个成员国的国家饮食指南,对G20成员国的食品政策进行了系统性的比较。
全球石油市场可能最早在2020年第三季度出现赤字。这一转变最重要的推动因素是欧佩克及其合作伙伴严格遵守在2020年4月份历史性会议上达成的减产协议。
中国发展“双循环”经济,是面对不断加剧的国际保护主义、美国步步紧逼的对华技术战争以及新冠大流行的衰退效应,作出的一种紧急和必要的反应。
近期,伊朗将印度从恰巴哈尔—扎赫丹铁路项目中踢出。这引起了印度方面的不安,并对伊朗采取行动的时间点提出了质疑——伊朗决定独自修建铁路正值它获得中国援助之时。相较于铁路项目,印度更担心的是伊朗与中国之间构建全面军事和贸易伙伴关系的前景。这种战略伙伴关系有着非凡的海上意义。
在亚太地区,政府和私人公司正在使用数字平台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它们还应该利用数字平台加快经济复苏。苹果、谷歌、微软、脸书、亚马逊、阿里巴巴和腾讯等数字平台正在改变人们工作、社交和创造经济价值的方式。在疫情期间,这些平台已证明了自身的实用性,并为监测和管理危机提供了必要的工具。
近年来,中国、俄罗斯、印度三国的外交政策发生巨大变化: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破裂,印度与美国关系日趋紧密,中国更加自信。这些变化凸显出世界正处在国际体系不稳定时期。
金砖国家和上合组织是非西方多边主义最成功、最有影响力的模式。从战略上看,后疫情时代中人们对金砖国家和上合组织的需求以及这两大组织在俄罗斯和印度外交政策中的重要性只会有增不减。随着当前国际秩序和多边主义的衰落,金砖国家和上合组织必定会在新的非西方多极世界秩序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11月临近,特朗普和拜登即将展开角逐,争夺美国总统职位,这场选战可能是美国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大选。这么说或许有些夸张,但人们必须重视这场选举。
印度如此重视缅甸的原因在于,它将缅甸视为通往东南亚的门户及与中国竞争的重要场所。另外,缅甸也是印度“邻里优先”和“东进”政策的交汇国家。莫迪上台后,更是积极与缅甸接触。但是,尽管耗费了不少精力,印度的对缅政策成果仍乏善可陈。最明显的例子是,印度在缅甸的投资远落后于中国。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推出以来,中国对马格里布表现出浓厚兴趣,将该地区视为进入欧洲和非洲市场的切入点。相较于扩大政治影响力,中国更愿意加深与马格里布国家(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利比亚和毛里塔尼亚)的经济联系。
美国经济在过去50年经历的结构性变化意味着新冠肺炎疫情并非可以轻易忽视的短期干扰。美国的繁荣以债务为基础,严重依赖全球高端商品需求以及消费者对非必需品的需求,所有这些都不太可能如许多人希望的那样快速反弹。
由于美国的阻挠,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瘫痪了。世贸组织上诉机构的受挫虽不意味着全球贸易体系处于无政府状态,但这确实使它朝着贸易政策上的单边主义和交易主义方向发展。
中印两国保持冷静和理性很重要。一个基本事实是,恶化的双边关系只会阻碍实现中印各自国家目标的进程,无论是实现“中国梦”还是建立“新印度”。鉴于此,与其相互指责,不如通过清晰、坦率的外交交流解决问题。只有这样,中印两国才能找到摆脱当前危机的出路。
世界各地数十个政府已经并且仍在支持可再生能源技术的部署,包括太阳能光伏(PV)。他们的目标是实现能源独立,实现碳减排目标并通过产业创新为国内经济做出贡献。到2019年底,全球累计光伏装机容量为627吉瓦(GW)。运营能力足以满足全球约2.8%的发电量。
尽管有旅行限制,远程尽职调查可以帮助开发专业人员评估项目的潜在不利影响。在进行项目或计划开发时,至关重要的是最大程度地减少对人和环境的不利影响。
显示 5174 条中的 4361 到 4380 条结果
上海举行第八届进博会“进博专线”发车仪式
第47届东盟峰会及系列会议在马来西亚开幕
“洋中医”中国求学记
2025赤水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