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又一名非洲裔美国人被警察谋杀后,暴力抗议活动席卷全美。几十年来,美国基本上没有实现关于公平正义和种族平等的承诺。这场社会灾难的到来恰逢美国暴发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不景气之时。疫情已造成逾10.6万美国人死亡,使美国成为世界上疫情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此次疫情及其导致的经济放缓对非洲裔美国人的影响尤为严重。
美国和非洲之间的关系充满有趣矛盾。美国目前正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一旦疫情平息,美国将被迫调整与世界各地的关系。
新冠肺炎疫情已摧毁泰国旅游业,而该行业是泰国经济的支柱产业。疫情不会很快结束,预计泰国旅游业也不会很快复苏。面对这种情况,泰国需要采取新的经济复苏战略,增强它在后疫情世界中的贸易和投资竞争力。
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经济和人们生活构成严重威胁,导致数百万人染病,数十万人死亡。为应对疫情,许多国家不得不停止人们正常日常生活,中断基本国际旅行以外的所有旅行。这类封锁措施严重打击了全球所有经济体。本文用财务数据研究了疫情的直接经济影响。
目前,东盟处在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最前沿。为在新冠肺炎疫情后的世界中加强抵御能力以及维持和巩固对全球价值链参与,东盟成员国间需有更大程度的协调,且还需加强彼此之间以及它们与区域外合作伙伴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
2010年以来,由于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人工智能等“绿色技术”蓬勃发展,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关注稀土和其它重要原材料的供应安全,国家和地区间对稀土、锂、钴、铜、镍等关键原材料的竞争不断加剧。
日本政府本月内就将决定增加包括稀土在内的稀有金属的战略储备。政府将根据新制定的国际资源战略,将现行一律60天量的储备按种类增加,某些种类可能增至180天量。政府还将通过修订法律加强日本企业的权益保护。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各国必须关闭边境遏制疫情扩散,中亚国家也执行了封锁措施,并暂停了与俄罗斯间的边境活动。这导致中亚移民工人在失去生活来源的同时,也无法回家。这些工人的社会经济无助感显而易见。
人口老龄化是亚洲许多国家面临的最大人口挑战。亚洲人口老龄化的规模大、速度快,会带来巨大社会和经济影响。在亚洲许多国家,人们对负担得起的老年护理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出现供不应求状况,亟需解决。亚洲国家不能仅在数量上满足这种需求,还需提供高质量老年护理服务。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对世界经济运行、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政治格局产生重大冲击和影响。但全面、辩证、历史地看,人类社会相互依存的本质属性依然存在,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客观规律,难以因一次疫情就全然改变。
在4月封锁高峰期,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了17%。然而,经济活动中断创造的零排放并不是一种理想结果。经济活动长期中断会导致严重后果。随着疫情缓解与经济复苏,气候变化缓解情况或面临反弹。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外部环境发生根本变化:反全球化抬头、中美经贸摩擦、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全球供应链断裂以及美国从地缘政治层面上开始遏制中国。这些变化给中国创造巨大挑战,为其外部经济活动带来众多不确定性。面对这种情况,中国或别无选择,只能将以出口为导向的国际化战略转变为发展国内市场的策略。
尽管俄罗斯宏观经济基本面强劲,但经济增长缓慢,债务水平低企,准备金和预算盈余水平高。这主要是因为其缺乏“系统性改革”。除了减少对能源出口的严重依赖外,其它建议还包括司法体制改革,执法改革,财产权保护以及创造适当的商业和投资环境以促进企业家精神。
各国需要减少国有企业损失,提高其盈利能力并更好地管理国有企业的债务。应避免出台目光短浅和随意的政策。匆忙私有化和公私伙伴关系设计不善可能会在短期内缓解压力,但实际上会削弱政府的财政状况,并加剧政治上对私营部门有效参与的反对。需要进行基础广泛且雄心勃勃的国有企业改革。
对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是否会继续下去的问题,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玛丽娜·何塞·卡内蒂(Marina Jose Kaneti)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一定会继续推进,因为它是中国领导层的中国未来愿景核心组成部分。
近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对以色列进行访问,这是他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首次海外出访。文章指出,蓬佩奥此行主要意图是向以色列施加压力,限制以中经济联系。在蓬佩奥访问两周后,中国企业和记黄埔输掉了以色列最大海水淡化项目投标。以色列别无选择,只能接受美国在这些问题上的意愿,但它不应完全放弃与中国的关系。
在非裔美国人弗洛伊德遭白人警察暴力执法死亡后,全美暴发了针对警察暴行的抗议活动。在部分城市,抗议活动演变成暴力行为。这是在美国反复出现的一种模式:国家未能保护黑人等免于警察暴力执法。这些不公正现象会引发抗议,而抗议往往也会变为暴力行为。令人遗憾的是,特朗普并未领导美国弥合裂痕,反而煽动不满与仇恨。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暴发是一场“黑天鹅”事件,它很有可能造成全球经济衰退和引发粮食危机。随着疫情扩散和患者人数增多,全球对流动性的限制日益加重,供应链受到巨大压力。货物和商品流动受限已影响到世界许多地方的基本食品供应。
本文以国际实践为基础,以保持中国包容性增长为目标,为中国2020年后的减贫战略提供了建议。得益于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和政策上的持久扶贫承诺,中国在减少极端贫困方面成绩斐然。到2020年,中国有望全面消除极端贫困。它国经验表明,减贫过程也会引发新的贫困形式出现。
中国向东盟及其成员国提供的抗疫援助较为可靠。所有东盟成员国都从中国获得了医疗用品、设备等抗疫物资援助。其中,菲律宾、柬埔寨和缅甸三国获得的物资最多,越南和新加坡获得的最少。中国还向东盟及其5个成员国分享了抗击新冠肺炎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显示 5030 条中的 4421 到 4440 条结果
上合学子共赴文化交流之旅
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夏日
镜头连中外丨两万公里的电动之路 从扬州到布宜诺斯艾利斯
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