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非共同体(简称东共体;英文:East African Community,EAC)是由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布隆迪、卢旺达和南苏丹六个东非国家组成的区域性国际组织。为加强成员国在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科技、外交等领域的合作,协调产业发展战略,共同发展基础设施,实现成员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逐步建立关税同盟、共同市场、货币联盟,并最终实现政治联盟。
国际移民组织成立于1951年,是国际移民领域的主要政府间国际组织。该组织的任务是协助确保有序和人道地管理移民流动,促进国际移民合作,协助寻求移民问题的可行性解决方案,并为有需要的移民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国际清算银行是英、法、德、意、比、日等国的中央银行与代表美国银行界利益的摩根银行、纽约和芝加哥的花旗银行组成的银团,根据海牙国际协定于成立于1930年,最初为处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战争赔款问题而设立,后演变为一家各国中央银行合作的国际金融机构。
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是非洲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1969年成立,前身是1910年南非联邦与南部非洲英属殖民地的关税同盟协定,是全球最古老的关税同盟,也是非洲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组织之一。
阿拉伯国家联盟(League of Arab States)是为了加强阿拉伯国家联合与合作而建立的地区性国际组织。
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Union du MaghrebArabe-UMA )于1989年2月17日成立。马格里布是一个专有的地理名称,阿拉伯语意为“西方”,是历史上对北非地区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和突尼斯的统称。大马格里布除上述三国外还包括毛里塔尼亚和利比亚两国。
萨赫勒-撒哈拉国家共同体(简称萨-撒共同体)成立于1998年2月4日,有28个成员国(截至2009年5月),超过非盟成员国的半数,是非洲最大的地区经济共同体,覆盖了非洲45%的土地和近一半的人口,被称为非盟的基础。
南亚区域合作联盟是南亚国家共同建立的互助合作组织。
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东盟国家逐步认识到启动新的合作层次、构筑全方位合作关系的重要性,并决定开展"外向型"经济合作。"10+3"和合作机制应运而生。10+3是指东盟十国与中、日、韩三国。每年定期举行外长会议、财长会议、领导人会议等。
桑戈委员会于1971年成立,其宗旨是根据《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三条第二款,制定向未参加该条约的无核国家出口核材料、设备和技术的控制条件和程序。 [1] 该委员会制定了核出口控制“触发清单”,规定出口清单项目须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保障监督。
南方中心(South Centre)是发展中国家建立的政府间国际组织。现有51个成员国,总部设于日内瓦,负责人为执行主任许国平(Martin Khor),马来西亚人,2009年3月就任。董事会主席为坦桑尼亚前总统本杰明·姆卡帕。
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简称:亚太经合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缩写APEC)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的经济合作官方论坛
1986年12月16-17日,孔塔多拉集团(哥伦比亚、墨西哥、委内瑞拉和巴拿马)和利马集团(巴西、阿根廷、乌拉圭和秘鲁)八国外长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会议,决定建立"政治磋商和协调常设机构",被称为八国集团。1990年3月,外长会议决定易名为“里约集团”。
1987年,“欧洲管理论坛”更名为“世界经济论坛”。论坛会员是遵守论坛“致力于改善全球状况”宗旨,并影响全球未来经济发展的1000多家顶级公司。由于在瑞士小镇达沃斯首次举办,所以日后也称其为“达沃斯论坛”。
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一条贯通亚欧大陆,连接中外世界的重要国际通道。山西自古以来就是丝绸的重要产地,也是丝绸之路的东源地。特别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山西在丝绸之路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东亚峰会是与东盟峰会同期举行的年会,由东盟轮值主席国主办,峰会的模式由东盟和东亚峰会其他所有参加国共同审议。东亚峰会是一个开放的、包容的、透明的和具有前瞻性的论坛;东盟在东亚峰会及东亚合作进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美洲玻利瓦尔联盟(Bolivarian Alliance for the Peopleof Our America,简称ALBA)是一个以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政治、经济、社会一体化为宗旨的地区性合作组织。
拉丁美洲一体化协会是拉丁美洲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中国—拉共体论坛(中拉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2015年1月8日在北京拉开帷幕,拉美和加勒比共同体成员国外长或代表齐聚北京,共同见证中拉关系史上的盛事。
显示 327 条中的 141 到 16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