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来,中国一直通过国际论坛积极推动国际标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中国的参与有助于促进全球标准趋同。
近年来,马中关系呈现积极发展态势。2023年3月,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首次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在此期间,他不仅重申了马来西亚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持,亦对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三大全球倡议”表示高度赞许。
金砖合作机制在重塑全球生产、金融、技术和安全规范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金砖合作机制一直主张在经济增长的多样化道路方面应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中印关系的特点是合作与竞争复杂交错。虽然近年来中印关系紧张,但两国间的贸易仍在增长,说明冲突与合作潜力并存。
本文回顾了中国过去十年在四个主要行业(服装行业、消费电子行业、光伏行业和汽车行业)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中国未来在这些行业和在更广泛的全球贸易和投资格局中的地位。
历史上看,中孟两国长期保持着友好关系。在双边关系的各个领域,中国已成为孟加拉国的重要伙伴,其中贸易是双边合作的重要方面。
作为“中欧班列”的重要一环,中吉乌铁路将为中国西部地区的资源开拓提供新的机遇。铁路建成后,不仅能够进一步释放新疆地区的资源潜力,也为中国与中亚、中东以及欧洲的贸易往来提供了更加稳定与高效的运输通道。
考虑到过去十年中国和埃及双边关系发展轨迹,预计中国将在埃及发挥更大影响力。
本文呈现了一个中国国内视角,提供了有关中国人如何看待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其全球和国内影响的第一手见解。
中国和印度都是人口大国,两国人口都超过14亿,在国内和国际问题上有着共同关切。
中巴经济走廊正将巴基斯坦从一个农业国转变为区域经济强国,改变了巴基斯坦国家发展面貌,造福巴基斯坦民生福祉。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国家目标,中国正努力提升国际影响力。
“数字丝绸之路”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摩洛哥的经济和技术影响力不断增强。通过投资数字基础设施,促进技术进步,中国旨在加强与摩洛哥的经济联系,并扩大其在更广泛地区的市场准入。
中国正通过流行文化来增强软实力,《创造营亚洲》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近年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铁路合作项目为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注入了强大活力。依托中老铁路、泰国铁路和公路等多种运输方式,火车运输为出口企业提供更佳选项,既缩短了运输时间,又提高了资金利用率。因此,中泰铁路全面开通,是中国和东盟人民热切期待的事情。
印度国防研究与分析研究所分析师阿布舍克·亚达夫发表题为《土耳其—中国贸易动态和汽车行业关税》的文章称,中国是土耳其的亚洲最大、全球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土双边贸易额从2020年的200多亿美元增加到2023年的400多亿美元,这一显著增长可能反映出新冠疫情后的复苏和两国之间经济联系加强。
旅游业是尼泊尔向世界展示软实力的一种手段,也是尼泊尔的经济支柱。中国是尼泊尔第二大客源国,仅次于印度。文章认为,中尼共同宣布2025年为“尼泊尔旅游年”对尼而言非常重要。
随着中非多维度合作的不断深化,非洲国家对加入金砖的兴趣日益浓厚,这也彰显新的全球大国和多极世界秩序的出现。非洲国家有意向与新兴经济体建立更强大的联盟,减少对西方国家传统依赖创造机会,这种转变也会让非洲国家能够重新定义其全球参与。
新的增长方向符合中国长期以来推行的改革开放。正是这种经济战略的调整,使中国经济崛起,成为全球经济最重要的支柱和稳定器。过去十年,中国每年对全球经济的贡献率超过30%。
关于中非关系,长期存在的误解之一是“债务陷阱”。现实是,一些非洲国家从中国大量借款用于关键基础设施开发,但贷款协议一般不包括允许扣押资产的条款。
显示 198 条中的 41 到 60 条结果
中亚首条轻轨线路首批司机培训在津完成
中欧班列(成渝)今年前7月运输进出口货物超28万标箱
我国外贸月度出口、进口连续3个月双增长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