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铁路合作项目为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注入了强大活力。依托中老铁路、泰国铁路和公路等多种运输方式,火车运输为出口企业提供更佳选项,既缩短了运输时间,又提高了资金利用率。因此,中泰铁路全面开通,是中国和东盟人民热切期待的事情。
印度国防研究与分析研究所分析师阿布舍克·亚达夫发表题为《土耳其—中国贸易动态和汽车行业关税》的文章称,中国是土耳其的亚洲最大、全球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土双边贸易额从2020年的200多亿美元增加到2023年的400多亿美元,这一显著增长可能反映出新冠疫情后的复苏和两国之间经济联系加强。
旅游业是尼泊尔向世界展示软实力的一种手段,也是尼泊尔的经济支柱。中国是尼泊尔第二大客源国,仅次于印度。文章认为,中尼共同宣布2025年为“尼泊尔旅游年”对尼而言非常重要。
随着中非多维度合作的不断深化,非洲国家对加入金砖的兴趣日益浓厚,这也彰显新的全球大国和多极世界秩序的出现。非洲国家有意向与新兴经济体建立更强大的联盟,减少对西方国家传统依赖创造机会,这种转变也会让非洲国家能够重新定义其全球参与。
新的增长方向符合中国长期以来推行的改革开放。正是这种经济战略的调整,使中国经济崛起,成为全球经济最重要的支柱和稳定器。过去十年,中国每年对全球经济的贡献率超过30%。
关于中非关系,长期存在的误解之一是“债务陷阱”。现实是,一些非洲国家从中国大量借款用于关键基础设施开发,但贷款协议一般不包括允许扣押资产的条款。
长期以来,中国的年轻人、投资者、消费者和创造者只青睐四个城市:首都北京、金融中心上海、科技中心深圳,以及出口重镇广州。这些城市拥有庞大的人口、优质的公共服务和崭新的基础设施,被称为“一线”城市。
中国强调尊重非洲国家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发展道路。中国是非洲国家值得信赖的伙伴和真正的朋友,可以帮助它们解决长期存在的问题。
中国与毛里求斯于2017年12月启动自贸协定谈判,经过四轮谈判,在2019年10月17日正式签署协定,这是中国与非洲国家的首个自贸协定。该协定于2021年1月1日生效,与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贸易同步开始。
如果进展顺利,汉语项目可以帮助巴布亚新几内亚实现国际伙伴关系多元化,使其能够按照自己的方式与中国接触,同时从增加的教育和文化交流中受益。
中国的对非政策将友谊放在第一位,坚持不干涉他国内政原则,中非关系必将继续蓬勃发展。
中国正通过开放国内市场和推进技术创新,努力实现5%的经济增长目标。
中国是肯尼亚的重要发展伙伴,肯尼亚可以从中国提振经济的做法中获益。
芯片是当今备受关注的问题,基础设施和数据中心可能会决定人工智能竞赛的最终赢家。
误解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贷款的性质会破坏促进全球南方国家经济发展的合作可能性。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建立的机制可以帮助非洲部署负担得起的低碳技术。
中老铁路不仅是一项重大技术成就,还标志着老挝向陆联国转型的重要一步。
中非合作论坛强调了中非关系近期的两个趋势。在经济合作和融资方面,中非合作论坛从大型基础设施项目转向“小而美”项目。
中德经济高度融合,两国关系虽有起伏,但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尽管两国民众在意识形态上存在一定分歧,但历史证明,两国共同的经济利益终将战胜这些分歧。
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易卜拉欣7月29日宣布,马来西亚已正式申请加入金砖国家。有人担心,此举标志着马来西亚长期奉行的不结盟政策转变为与中国和俄罗斯建立更紧密关系,而远离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作者认为,这种观点误解了马来西亚的国内政治以及其为实现伙伴关系多元化所做的努力。
显示 184 条中的 41 到 60 条结果
中欧班列东通道满洲里铁路口岸累计通行量突破30000列
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
第十五届中俄文化大集开幕
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