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经济高度融合,两国关系虽有起伏,但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尽管两国民众在意识形态上存在一定分歧,但历史证明,两国共同的经济利益终将战胜这些分歧。
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易卜拉欣7月29日宣布,马来西亚已正式申请加入金砖国家。有人担心,此举标志着马来西亚长期奉行的不结盟政策转变为与中国和俄罗斯建立更紧密关系,而远离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作者认为,这种观点误解了马来西亚的国内政治以及其为实现伙伴关系多元化所做的努力。
近年来,东南亚学生赴华留学人数增加,同时中国大学在东南亚设立分校的现象增多,这种合作反映了中国在增加学生入学人数、多元化资金来源及提升区域形象等目标。
近年来,中国的经济战略经历了一次从追求增长最大化到以创新为主导的重大转型。作为计划在2030年成为中高收入国家、2050年跻身高收入国家行列的柬埔寨,可以从中国的创新模式中获得宝贵的经验。
中巴经济走廊2.0标志着中巴关系的重大转折点,具有重塑区域经济与战略格局的潜力。中巴两国都将从这一伙伴关系中获益。其成功取决于精心规划、有效执行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承诺。
越南政府宣布计划在2030年前与中国合作启动两条高速铁路线路建设。这两条线路将穿越越南的关键制造业中心和外国直接投资热点地区,并最终成为越南全国铁路网络扩展的一部分,符合越南政府长期搁置但最近重启的现代化铁路系统计划。
通过培养与尼泊尔的友好联系和深化双边伙伴关系,中国力求维护地区稳定并缓解潜在的安全威胁。
中非合作论坛所作出的决定将塑造非洲工业发展未来数年的轨迹。通过优先投资知识密集型产业与低碳领域,并实施强有力的环境保障措施,非洲国家与中国可以建立一种既能平衡经济增长又能保护环境的伙伴关系。
津巴布韦作为非洲最大的锂生产国和世界第五大锂矿开采国,拥有满足全球约20%锂需求的潜力。津巴布韦政府计划发展国内电池级锂提炼能力,试图在国内打造锂提炼中心,以此带动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并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中非合作日益深化,合作成果丰硕,合作前景广阔且充满活力。
总之,西方应把中国崛起视为加强合作的机会。经济合作、技术创新、投资、文化交流和建立信任的潜在好处是巨大的。
上合组织在2001年成立之初只有6个成员国,到2024年已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跨区域国际组织。
中国企业在全球南方国家的发展势头越发强劲,品牌影响力不断加强。
随着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不断深化,双方必将谱写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共同致力于改善人民生活的国际关系新篇章。
随着中国将“一带一路”投资转向规模更小、更环保、风险更低的项目,非洲将从中获益良多。
近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CIIS)编撰的《全球安全倡议落实进展报告》发布。这份关于全球安全倡议(GSI)的最新报告审视了《中国-东盟粮食安全合作联合声明》等地区合作机制启动以来所取得的进展。
文莱可以利用其战略地位,促进中国与东盟东部增长区各领域合作,为实现该次区域经济增长、互联互通提升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愿景做出重要贡献。
30年来,确保苏州工业园区取得进步并在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的工作仍在继续,虽然新加坡不再是园区的主要推动力,但仍然能够为园区发展增加价值,做出显著贡献。
随着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了解和接触东南亚等周边地区势在必行。
过去5年,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申请进入马来西亚的大学。约有4000名马来西亚人选择在中国继续深造,有1000多名马来西亚人在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学习。在中马建交50周年之际,两国承诺进一步深化双边关系,文化交流将有助于中马关系继续蓬勃发展。
显示 186 条中的 61 到 80 条结果
中欧班列东通道满洲里铁路口岸累计通行量突破30000列
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
第十五届中俄文化大集开幕
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