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中,两位来自巴基斯坦的蜂学博士——海德和纳伊姆,穿梭于曲靖师范学院生物多样性实验室与田间蜂场之间。他们带着对东方古国的向往而来,怀着对科学的热忱而留下,如今他们更成为连接中巴交流合作的一条新纽带。
近年来,中非经贸合作不断交出亮眼成绩单。在中国对非零关税政策和“产工贸一体化”创新合作模式加持下,中非经贸合作之路正越走越宽广,书写中非合作新篇章。
6月15日,中蒙跨境铁路大桥24#墩首桩开钻,标志着中蒙跨境铁路项目正式破土动工,迈入实体建设阶段。
受访专家指出,面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做好相关试点经验的复制推广,有助于我国加快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并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多确定性。
历经70多年的岁月洗礼、风雨考验,中非经贸已是怎样一番景象,又将携手打造怎样的未来?6月12日至15日在湖南长沙举行的第四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无疑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合作共赢的“样本”。
第四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6月12日至15日在中国湖南长沙举办。走进会展中心,记者看到,中国参展企业的讲解员正在为前来观展的非洲客户介绍多年生稻技术,非洲客户频频点头并不时记下要点。
中国新青委将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接和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汇集全球青年力量,探索建立新时代国际青年交流交往合作新机制,奋力开创新时代青年国际合作事业新局面。
二连浩特铁路口岸是中蒙最大陆路口岸,也是中欧班列中通道的唯一出入境口岸,目前有10多个国家、70多个城市或站点的中欧班列经由这里出入境。
记者从6月15日举行的第四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成果通报会上获悉,本届博览会经组委会审核发布的签约项目176个、金额113.9亿美元,较上一届,项目数量增长45.8%、项目金额增长10.6%。
6月12日至15日,以“中非共行动逐梦现代化”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在湖南长沙举行。在主展馆长沙国际会展中心内,来自中国和非洲的参展商、采购商、观众们热诚交流,共同探讨中非贸易新前景。
6月14日,中国-马来西亚油脂加工与安全“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启动会暨未来食品科技与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广州召开。
作为江西最早“走出去”的国企,中国江西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聚焦国际承包工程主营业务,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1至5月,新签国际承包工程项目20个,合同金额约2.6亿美元。
6月8日上午,由市场监管总局指导、成都市标准化研究院承办的“中亚国家可再生能源领域标准化官员研修班”顺利开班。来自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塞拜疆等中亚地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市场监管部门的官员参加此次研修班。
第四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正在湖南长沙火热进行。非洲特色产品漂洋过海与国产好物齐聚一堂,各界人士围绕“中非共行动 逐梦现代化”共商合作机遇,中国和非洲,远隔万里的两片发展热土多维度发力,携手共绘互利共赢新图景。
6月10日至12日,四川成都,骄阳似火,为期3天的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在此举行。四海宾朋跨越山海,在巴蜀大地再次相聚,共建创新之路,同促合作发展,携手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共同体。
《蓝皮书》指出,当前,中非贸易模式已发生深刻变化,从过去的资源型单一贸易逐步向多元化、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型。未来将在工业、农业、电信、数字经济、新基建、绿色能源、金融产业等领域迎来更多合作机遇。
6月13日,中国-乌兹别克斯坦职业教育合作会议(重庆)举行。
6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措施复制推广工作作出部署,以期在更大范围释放制度创新红利。
设施大棚内,色泽鲜艳、圆润饱满的桃子堆成一条十几米长的“小山脉”,分列两侧的工人们有条不紊地仔细分拣、装箱,然后运往具备出口资格的唐山斗鑫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包装厂进行专业化加工……今年4月初至5月底,乐亭设施桃集中上市,乐亭县四合果蔬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每天都通过社交媒体发布这样的现场画面。
6月12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第九届科技部长会议在四川成都召开。会议审议了上合组织相关科技创新合作规划,研讨了多边科研项目遴选工作进展,与会各方交流了各国科技发展政策和推进科技合作有关进展情况。
显示 17164 条中的 481 到 500 条结果
中亚首条轻轨线路首批司机培训在津完成
中欧班列(成渝)今年前7月运输进出口货物超28万标箱
我国外贸月度出口、进口连续3个月双增长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