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助推自贸区建设 重庆构建多式联运国际物流体系

来源:重庆商报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7-08-29 10:14:12

日前,重庆市生产力发展中心、社会科学院、综合经济研究院联合自由贸易试验区办公室、市政府物流协调办公室召开了专题经济圆桌会,围绕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中构建多式联运的国际物流体系等具体问题进行了讨论。

据悉,立足重庆自贸试验区建设发展,两江新区将依托中欧国际铁路联运通道、果园港、江北国际机场等发挥“铁路+水运+空运”综合效益;打造多式联运监管和信息交换中心、世界级航空枢纽,引进世界级物流企业,建立高效物流信息平台;从而构建起国际多式联运物流体系,连通“水、陆、空”立体开放通道。

近年来,重庆依托长江黄金水道、高速公路、铁路网及航空网络,着力构建“四个三合一”开放平台功能,在已有长江黄金水道的基础上,新增了渝新欧、渝深、航空、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东盟班车等国际物流通道,“东南西北”的国际贸易物流通道已初具规模。

西向的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通道开行最早、运行最稳定,是目前货源最丰富、安全最有保障的中欧集装箱班列,共开行1300班。南向的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经由广西连接到东南亚(新加坡),连接“海上丝绸之路”。东向的“长江黄金水道”连接东部沿海,其集装箱吞吐量约占长江上游地区的80%。北向的“渝满俄”铁路联运通道,首趟俄罗斯进口产品回程班列于今年6月开行,共有46个集装箱运输俄罗斯进口板材。

位于两江新区的果园港,是自贸试验区的核心港口,占地约4平方公里,港区拥有5000吨级泊位16个,设计年通过能力可达3000万吨。向西通过中欧国际铁路联运通道连接欧洲各国,向东通过江海联运,覆盖180多条国际航线,可达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根据两江新区对新区自贸板块的总体部署,将进一步完善果园港各项功能,打造成为国际多式联运的示范港。目前正在加快审批果园港扩大开放,建设集装箱、汽车滚装、件散货于一体的综合开放口岸。接下来,果园港将构建铁水联运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形成多式联运的“一单制”模式,促进铁路、公路、水运等不同运输方式,海关、物流等不同业务系统之间衔接,实现集装箱多式联运物流信息交换、开放、共享。

据了解,重庆自贸试验区的国际航空货运已成为高价值外贸商品的主要通道。江北国际机场目前共开通国内外航线258条,其中国际航线60条,初步形成了覆盖全球的国际航线网络,旅客吞吐量已超过3000万人次。三到五年内,机场国际(地区)全货机通航城市将达到30个,年国际(地区)货邮吞吐量将达到40万吨。

据介绍,江北机场接下来将进一步打造西部国际航空枢纽,推进铁空多式联运,形成以重庆为核心的四小时航空经济圈,开发点对点航线航班,试点航空快件国际中转集拼;构建“渝新欧+四小时航空”的运输方式,加大货源组织,扶持运输主体,协调国内外运输通关机制,使之成为重庆多式联运的一个品牌。

相关推荐
11月2日—4日 全球渝商大会将在重庆举行

记者10月16日从重庆市工商联获悉,全球渝商大会将于11月2日至11月4日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本次大会以“渝见新机遇 商聚新重庆”为主题,旨在集聚渝商资源、凝聚渝商智慧、汇聚渝商力量,为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建设献计出力。

全程“一次申报、一次担保、一车直达” 重庆—中亚TIR国际公路运输线路顺利首发

10月15日,在西部(重庆)科学城,4辆载满电子产品的TIR专用车辆从西永综保区出发,前往哈萨克斯坦。西永综保区在全市率先打通TIR国际公路运输业务全流程,正式开行重庆—中亚TIR线路。

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探索形成33项制度型开放创新成果

据日前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消息,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已探索形成33项具有首创性、辨识度的制度型开放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