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罗伊国际政策研究所5月16日发表题为《给拜登的东盟峰会打分》的文章称,美国总统乔·拜登上周在华盛顿接待东盟各国领导人,举行纪念美国-东盟关系45周年的特别峰会。从此次会议来看,美国与该地区的接触有五个显而易见的要点。
拜登政府希望把重点放在东南亚
这似乎显而易见,但主办此次峰会本身就是对东南亚投入大量时间和资源。此次会议的日程安排表明,拜登政府希望保持其印度洋-太平洋战略的势头。
此次峰会本身也达到了预期。联合声明中关于美国视为优先考虑事项的问题(如乌克兰问题)的措辞相对强硬,包括承诺在11月将美国-东盟关系确定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此次峰会还表明,拜登政府认识到了东南亚国家的关切和优先考虑事项。拜登提名一位驻东盟大使——该职位空缺了5年多——是件好事。
它缺乏连贯叙述或贯穿始终的信息
白宫在峰会上宣布将斥资1.5亿美元用于针对东盟的新倡议。这只占美国向东南亚提供的全部援助的一小部分——华盛顿估算,2002年以来提供了121亿美元,2023年预算要求提供8亿美元双边援助。
虽然如此,新倡议并未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正如地区专家所指出的,与根据早些时候4.25亿美元的东南亚海上安全倡议所拨款项相比,6000万美元海上合作资金相形见绌。
而且,就像在2021年美国-东盟虚拟峰会上宣布的1.02亿美元资金一样,美国将向不同的计划投入为数不多的资金,而且其中很少有计划会通过东盟自己的机构实施。
美国的印度洋-太平洋经济框架在东南亚落地不顺
至少有三位东盟领导人发表了在一定程度上对美国提出的建立印度洋-太平洋经济框架持批评态度的言论,联合愿景声明也没有提到印度洋-太平洋经济框架。
越南总理范明政在峰会前说,美国已确定了其印太经济框架的四个支柱,“但该倡议的具体内容尚未确定——尚未阐明”。他说,越南愿意与美国接触,但需要更多时间研究这一倡议。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也暗示美国在这方面缺乏接触。他公开表示,新加坡鼓励“东盟更多参与印度洋-太平洋经济框架,我们希望美国将直接邀请东盟成员国参与这一努力、与之进行接触”。
马来西亚总理伊斯迈尔呼吁华盛顿采取“更积极”的贸易和投资议程。其贸易部长说,马来西亚仍需决定吉隆坡会加入印度洋-太平洋经济框架的哪些支柱。
三位领导人的言论证实,印度洋-太平洋经济框架在东南亚落地不顺。在本月晚些时候于东京启动这一框架前,美国需要更加努力、以确保获得地区支持。
美国与东南亚的接触仍需时间和关注
东盟国家抱怨,峰会期间与拜登总统在一起的时间不足。与贝拉克·奥巴马主持的2016年东盟峰会相比,拜登只出席了6场峰会活动中的两场。未与拜登总统进行双边会晤显然令一些人耿耿于怀,而且,鉴于拜登尚未与该地区多名国家领导人建立融洽关系,缺少此种双边会晤尤其值得注意。自上任以来,他只与印尼和新加坡领导人举行过双边会晤。
此次峰会不会改变美国在东南亚的处境
最终,峰会进展顺利。但背景很重要,总体而言,与中国相比,美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在继续减弱。这种马马虎虎的结果表明,美国低估了自己正在输掉这场竞争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