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聚焦电网建设与新能源汽车 中国-东盟低碳合作内容丰富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黄新培 2022-12-09 14:29:22

新华丝路北京12月9日电(记者马悦然)8日,中国—东盟低碳投资合作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与会专家聚焦中国—东盟在电网建设、发展电动交通等绿色低碳发展的现实问题,相互交流政策进展、探索技术创新、展示合作成果、挖掘合作机遇,为中国—东盟绿色低碳发展合作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加速可再生能源发展和加强电网建设

国家节能中心副主任史作廷表示,中国风电、光伏、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在绿色技术的加持下进入加速发展新阶段,特别是风电、光伏发电形成了全球最完备的产业链,技术水平和制造规模居世界前列,为全球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持。

国家“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建宇表示,碳定价对于真正实现气候变化的适应和减缓非常重要,在国际合作方面也很重要。碳定价是吸引私营领域投资的必要条件,而中国非常重视建立全球性碳市场,目前可以说是整个碳市场的先驱。东盟领域碳市场的准备程度也很高。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可以先从能力建设开始,共同建立碳市场。

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所长李琼慧指出,中国的风电光伏总装机规模大,2015年到2021年整个电源结构有了明显的改善。此外,我国新能源利用水平也达到了97.4%。

“随着高比例的新能源占比的提升,电力系统也面临一些挑战。其中我们认为最主要的一个是系统安全方面的挑战,安全包括运行安全和整个系统的供应安全。” 李琼慧指出,新能源的高效利用问题、经济性问题等同样值得关注。因此,应对好这些挑战,核心就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要提升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建设适应新能源的电力市场,要加强各层级规划的协同,要把握好新能源开发时序与配套价格机制。

中能建国际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东南亚区域总部副总经理朱彬认为,低碳能源转型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一个是保障电力安全可靠、稳定供应的难度在持续上升;二是我国电力系统的调节和灵活性亟待提升;三是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增加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难度在提高。

朱彬表示,因此要加快推进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加快实施绿色能源的可靠替代,加快源网荷储协同高效运行,推动各类新型储能的规模化部署,加大氢能对新型电力系统的有力支撑。他建议,一是加大政府的规划深度,建立跨境电力贸易的机制;二是加强关于先进技术的创新合作,尤其是在绿色能源技术上的创新合作;三是加强新能源的并网和消纳领域的标准合作。

中国-东盟电动交通发展中的投资机会

中国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李忠奎表示,交通领域“双碳”目标面临着比较巨大的挑战,需要量、质双提升。交通领域碳排放的重点在货运,随着新能源汽车呈现出市场规模、发展质量双提升的良好发展局面,货运领域减排量占比较大,成本、安全里程和续航还需要提升。但是,货运领域新能源车辆发展技术存在不确定性,技术有待成熟,成本也需降低。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石永红指出,近年来中国与东盟汽车贸易稳定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中国与东盟汽车贸易新的增长点,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和出口大国。今年1-10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对东盟出口的数量达到了12.8万辆,同比增长了194.8%,出口金额达到了5.4亿美元,增长了229.6%。

石永红表示,中国东盟汽车产业投资合作潜力巨大,东盟国家高度重视发展汽车工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工业,中国在新能源汽车生产和技术的全球领先地位,为双方合作提供了巨大的机遇。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供应链的合作已经成为中国与东盟深化在汽车领域合作的重要内容。

国家新能源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田雨时指出,东盟整体的汽车普及率还偏低,新能源汽车更处于起步的阶段,有望成为全球企业产业最具潜力的市场之一。同时,东盟一些国家有丰富的新能源汽车相关的矿资源,或能成为促进东盟各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良好基础。

“未来,凭借国创中心的自身优势、共性技术优势和创投平台,以及中国产业链上下游的资源优势,能够与东盟各国在围绕低碳领域的规划咨询,在新能源汽车整车研发的技术合作方面,尤其涉及到一些关键技术、关键的联合研发,围绕智能网联技术的研发工作等各个方面都可以进一步探讨和合作。” 田雨时说。

会议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心、东盟能源中心、能源基金会共同主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苏伟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中国、东盟和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缅甸等东盟成员国能源、生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研究机构、金融机构、企业等逾150人参会。

相关推荐
记者手记|中国新能源车成老挝街头常客

近年来,比亚迪、奇瑞、极氪等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渐成老挝各大城市街头常客。凭借质量过硬、设计新颖和配置丰富,中国新能源汽车逐渐在这里站稳脚跟。

镜头微观察|西部陆海新通道助力沿线特色农产品共享市场红利

近年来,随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断深化,以及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持续发力,重庆的柠檬和柑橘、广西的沃柑等优势特色农产品“跑进”国际市场;泰国的香水椰、榴莲,越南的火龙果、芒果等东南亚特色产品得以更快捷进入中国市场。

打造区域经贸合作典范 共建中国—东盟超大市场应对全球贸易变局

中国经济信息社上海总部与新华社研究院近日联合发布《中国—东盟超大市场互联互通展望研究》报告,系统梳理了中国与东盟推进互联互通和经贸合作的实践探索,探讨了双方扩大务实经贸合作的路径和方向,为携手共建中国—东盟超大规模市场、推动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应对全球贸易变局提供了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