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海波翻千舰舞,倚海图强正逢期。在广东省的广袤海域上,一场由数字化、智能化驱动的海洋经济革命正重塑传统渔业格局。从湛江的“海威2号”智能化养殖平台到台山的千帆数字海洋牧场再到“格盛1号”深海养殖平台,广东正以科技为擎,做优做强海洋牧场,加速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为打造“海上新广东”注入新动能。
技术突破:从“经验养殖”到“AI赋能”的范式跃迁
在湛江市雷州市,一座长86米、宽32米的钢铁巨构——“海威2号”半潜式桁架平台,正以“类野生”环境培育着军曹鱼、鞍带石斑鱼等高价值品种。这座由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与广东海威农业集团联合研发的智能平台,搭载了分布式光纤声学传感器、溶解氧传感器集群与5G通信模块,构建起覆盖水质预警、生物量监测、远程投喂的全链条智能系统。
“海威2号”平台可采用上浮下潜方式完成收鱼作业、网衣清洗等工作,节省人力成本60%。平台设计养殖水体3万立方米,每立方米水体可养殖20公斤鱼类,单个养殖周期可收获超100万斤优质深远海养殖鱼类。
在阳江海陵岛,中国联通与华南师范大学联合开发的“渔书”大模型,正以80%的病害诊断准确率重塑养殖业知识体系。渔民通过语音提问即可获取投喂策略、病害防治方案,系统还能根据水质ph值、氨氮浓度等30余项参数,生成个性化养殖方案。
生态重构:从“资源消耗”到“绿色循环”的价值升级
作为广东省2025年重点建设项目,千帆(台山)数字海洋牧场以60亿元投资撬动15万亩深海养殖区,构建起“种苗培育-生态养殖-资源化利用”的闭环体系。牧场引入广东省科学院科技特派员团队,结合生物科技培育的三倍体生蚝苗种,其成活率较普通苗种提升40%,肉质饱满度增加20%。更值得关注的是,其专利生态净化系统使生蚝达到国际生食标准,蚝壳经粉碎后制成有机肥反哺农业,年减少固体废弃物5万吨。
而在珠海桂山岛海域,“格盛1号”深海养殖平台则以“零碳”能源供给引领绿色革命。这座由珠海格盛科技有限公司投资的半潜式平台,搭载太阳能发电与储能装置,可24小时提供100%清洁能源。此外,“格盛1号”还搭载了无人机巡检投喂、环境监测、视频监控、网络通信等在内的现代化渔业生产系统。自去年8月投产以来,该平台养殖的章红鱼累计产量已突破10万斤。
“格盛1号” 深远海养殖平台
从“海威2号”的智能抗风浪设计,到千帆牧场的数字生态闭环,如今的广东正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支点,撬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25)》显示,据初步核算,2024年广东省全省海洋生产总值为20022.5亿元,同比名义增长5.4%。当5G基站覆盖南海渔场,当AI算法读懂鱼群语言,这片曾经靠天吃饭的蓝色疆域,正崛起为支撑大国粮仓的“深蓝硅谷”。(何丽丽)